【世界之最/世界遺產/湖南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標題】:湖南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內容】: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於1992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陵源,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脈中,由張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方圓369平方公里,屬張家界市管轄。
億萬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波濤翻的海洋。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
大自然威力無邊的“燕山運動”,將這裏逐漸抬升為陸地、山脈、江河,隨後又以揮灑自如的鬼斧神工在這裏“穿透切割”、“精雕細琢”,從而有了今天這般個有原始生態體系的砂岩、峰林、峽谷地貌,構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聳立、怪石崢嶸的獨特自然景觀。
主要景觀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境內共有3103座奇峰,姿態萬千,蔚為壯觀。
加之溝壑縱橫,溪澗密佈,森林茂密,人跡罕至,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99%,中、高等植物3000余種,喬木樹種700餘種,可供觀賞園林花卉多達450種。
陸生脊椎動物50科116種。
區內地下溶洞串珠貫玉,已開發的黃龍洞初探長度達11公里。
武陵源集“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於一體,五千座岩峰千姿百態,聳立在溝壑深幽之中;
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穿行于石林峽谷之間。
這裏有甲天下的御筆峰,別有洞天的寶峰湖,有“洞中乾坤大,地下別有天”的黃龍洞,還有高聳入雲的金鞭岩.......無論是在黃獅寨攬勝、金鞭溪探幽,還是在神堂灣歷險、十裏書廊拾趣,或是在西海觀雲、砂刀溝賞景........都令人有美不勝收的陶醉,發出如詩如畫的讚歎。
武陵源是“天然去雕飾”的人間仙境,也是資源豐富的綠色植物寶庫和野生動物樂園。
這裏擁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珙桐、銀杏、水杉、龍蝦花等奇花異卉漫山遍野,還有獼猴、靈貓、角雉、錦雞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
武陵源有“五絕”: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
武陵源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為國內外罕見,成為它奇絕超群的勝景。
在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中,據航測所知有山峰三千多座,垂直四百米以上的石峰有一千餘個。
這裏的峰石與別處不同,直立而密集,那些突兀入眼的岩壁、峰石、如帛、如筍,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連綿萬頃,給人以層巒疊嶂的磅頡氣勢與恢宏大觀。
天子山、張家界有八十多處觀景台,在那裏可以靜觀細賞。
峰石名稱很多大如“神堂灣”、“西海長卷”,小如“天女獻花”、“屈子行呤”、“羅漢峰”,同樣使人產生無拘無束的暢想。
每當雨過轉晴或陰雨連綿天氣,幽幽山谷中生出了雲煙,雲霧飄緲在層巒疊嶂間,雲海時濃時淡,石峰時隱時現,景象變幻萬千。
霧,使晴日下堅硬的山峰變得妖嬈、飄逸和神秘。
觀霧的最好季節是夏季,天子山是賞霧的最佳去處,也是攝影家常常涉足的地方。
武陵源水繞山轉,據稱僅張家界就有“秀水八百”,眾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
水使山林更有生氣,金鞭溪是一條長長的溪流,有十幾公里長,從張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它潺緩地流過紙草潭、跳魚潭、楠木坪和天子洲,最後由索溪峪注入澧水。
兩岸峽谷對峙,紅岩綠樹倒映溪間。
走在溪邊小徑上,一路清涼沁人心脾。
踏木橋石階,觀花斑魚潭戲水,聽布穀鳥的叫聲在山谷間回蕩。
這裏的溶洞也很有特色,數量多,規模大。
有名可數的就有黃龍洞、觀音洞、響水洞、龜棲洞、飛雲洞、金螺洞……,索溪峪的黃龍洞長七公里半。
洞分四層,洞內有一座水庫、二條河流、三掛瀑布、四處潭水、十三個廳堂、九十六條廊。
“冰淩鐘聲”、“翠竹夾道”、“龍宮起舞”都是黃龍洞的精華所在。
武陵源漫山遍野,處處入眼的是茂密的山林。
是生長了幾千年的森林一直無人砍伐,森林覆蓋率高達97.9%,即使是一座孤兀的石峰上也挺立著幾棵蒼松;
大片的原始次生林遮天蔽日,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珙桐、龍蝦花等古稀植物比比皆是;
雉雞、穿山甲、猴面鷹、紅嘴相思鳥、獼猴、飛虎、大鯢等珍禽異獸出沒大林中澗邊。
八十年代初,專家考察武陵源時慨歎這裏是動物“避難所”,是植物“基因庫”。
武陵源氣候溫和多雨,無酷暑嚴寒,常年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這種小氣候給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居地。
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的,是純樸的田園風光。
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一塊塊梯田,一間間房舍星星點點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綠樹四合,炊煙嫋嫋,假如有緣趕上當地節日,還可欣賞到民族歌舞。
它們與武陵源的大山,密林渾然一體構成一幅原始蒼茫的畫卷。
武陵源由三大風景區組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序號】:77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D%E5%8B%9D%E5%8D%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