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明曰。凡妊婦腰痛。多墮胎。
又妊未足月而痛如欲產。或應產而難。或為子煩。
用知母一味蜜丸米湯下。或蒲黃末水調錢許亦效。朱震亨曰。
有賈氏婦。但孕三月左右。必墮。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
知其少血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初夏。
教以濃煎白朮湯下黃芩未一錢。三四十帖。遂得保全而愈。
王綸曰。有數墮胎。胎元損甚者。服藥須多且久。則可以留。
方用四物加人參、白朮、陳皮、茯苓、甘草、艾葉、阿膠、條芩。多氣。加砂仁、香附。有痰。少加半夏曲。黃芩為安胎聖藥。清熱故也。暑月尤宜加用。
養胎全在脾胃。故白朮補脾。為安胎君藥。若因氣惱致胎不安。宜川芎、陳皮、甘草、茯苓。多加砂仁。少佐木香以行氣。
王肯堂曰。袁了凡先生云。受胎在腹。七日一變。展轉相成。各有相生。
今婦人墮胎。在三五七月者多。在二四六月者少。臟陰而腑陽。三月屬心。
五月屬脾。七月屬肺。當在五臟之脈。陰常易虧。故多墮耳。惟一月墮胎。人皆不知有胎。但謂不孕。不知其受而墮也。
一月屬肝。怒則墮。多洗下體。則竅開亦墮。既墮一次。則肝脈受傷。
他次亦墮。今之無子者。大半是一月即墮。非盡不孕也。
故凡初交之後。最宜將息。切勿交接以擾子宮。勿怒。勿勞。勿舉動。勿洗浴。
而又服養肝平氣之藥。胎可固矣。萬全曰。孕而多墮者。男子貪淫縱情。女子好欲性偏。又好食辛熱。暴損衝任故也。其膏粱藜藿不同。
欲之多寡故也。有等婦人。有胎似無胎。痰氣疼痛發熱。醫者不明醫理。不知胎宜養。病宜攻。妄施攻耗。豈不誤歟。
故養胎者血也。護胎者氣也。或有婦人小產太多。至中年欲保全。設法服藥。但欲心不絕。又百凡上氣。逆損衝任。因而殞命者有之。
又曰。脾胃傷則胎易墮。寒熱交雜。子亦多痰。況多食酸傷肝。多食苦傷心。多食甘傷脾。多食辛傷肺。
多食咸傷腎。隨其食物。傷其臟氣。不但胎易墮。即不墮子病亦多。又曰。喜傷心。氣散。怒傷肝。氣上。思傷脾。氣鬱。憂傷肺。氣結。恐傷腎。氣下。
母氣既傷。子氣應之。母傷則胎易墮。子傷則臟氣不和。多盲聾喑 痴呆癲癇。
又曰。孕後行立坐臥若太久。則筋骨肌膚受傷。子在腹中。氣通於母。必有傷者。睡臥處要人護從。恐邪氣侵也。虛險處毋往來。恐墮跌也。張介賓曰。
凡墮胎者。或氣虛而提攝不固。或血虛而灌溉不周。
故善保胎者專顧血。虛以胎元飲為主。次則芍藥芎歸湯。次則泰山磐石散、千金保孕丸。皆有奪天之功。又胎熱者血易動。血動者胎不安。故墮於內熱。
而虛者正多。如脾氣虛而血熱者。四聖散。肝腎虛而血熱者。涼胎飲。
肝脾虛而血熱者。固胎煎。此外凡有他症而胎不安者。
當於安胎條中酌治。陳士擇曰。小產非正產之症。亦可作產前治。
蓋小產之氣血亦大傷。宜急補之。則日後坐胎不致再有崩漏。
用人參、當歸、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熟地一兩。杜仲二錢。炮薑五分。此方乃補氣補血之聖方。
胎動而下。必損帶脈。補其氣血。則帶脈損處可以重生。
他日受孕。不致有再損之虞。武之望曰。日月未足。胎氣未全而產者。謂之半產。俗呼小產。
由妊婦衝任氣虛。不能滋養於胎。胎氣不固。或顛撲閃墮。致氣血損動。或因熱病溫瘧之類。
皆令半產。忌黑神散。恐犯熱藥。轉生他疾。宜玉燭散、和經湯之類。
薛氏云。小產重於大產。但人輕忽致血者多。治法宜補形氣。生新血。去瘀血。
若未足月痛而欲產。芎歸補中湯倍加知母止之。產而血不止。
人參黃 湯。產而心腹痛。當歸川芎湯。胎氣弱而小產。八珍湯。血出過多而發熱。聖愈湯。汗不止。急用獨參湯。發熱煩躁。肉 筋惕。
八珍湯。大渴面赤。脈洪而虛。當歸補血湯。身熱面赤。脈沉而微。四君加薑附。東垣云。
晝發熱而夜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安靜而夜發熱。是陽氣下陷於陰分也。晝夜俱發熱。重陽無陰也。峻補其陰。王太仆云。如大寒而甚。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發晝止。時節而動。是無火也。
如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熱動復止。倏忽往來。時動時止。是無水也。
陽氣自旺者。四物二連湯。陽氣陷於陰者。補中益氣湯。重陽無陰者。四物湯。無火者。八味丸。無水者。六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