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方劑名稱由來】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27:27 | 只看該作者

天台烏藥散


出處:《醫學發明》

  
本方由天台烏藥、木香、妙茴香、青皮、炒高良薑、檳榔、川楝子、巴豆等藥組成。


用於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沈遲或弦等症。


有行氣解鬱,散寒止痛之功。

  
本方為氣滯寒疝痛實症之常用劑。


重在行氣疏肝,兼以散寒,從而使氣行寒散,肝脈調和,疝痛可消。


蘇敬《新修本草》曰:「『烏藥』今台州、雷州、衡州均有之,以天台者為勝。」


天台,一為縣名,在浙江省境內,屬台州。


一為山名,在天台縣北,為先霞嶺山脈的東支。


以此地所產的烏藥為上,故名「天台烏藥」。


本方以其為主藥,且以散劑應用,故名「天台烏藥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28:09 | 只看該作者

五皮飲


出處:《華氏中藏經》


本方由生薑皮、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五種藥物組成。


用於皮水,證見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促急,小便不利,舌苔白膩,脈象沉緩,以及妊娠水腫等。


有利溼消腫,利氣健脾之功。

  
本方為治皮水的通用方。


水腫一證,多與肺、脾、腎三臟相關。


本方既健脾運化,利水滲溼,又肅降肺氣,通調水道,故有理氣、消腫、健脾之效。


由於方中五藥皆用其皮,以治皮水之證,取「以皮治皮」之意,故稱「五皮飲」。

  
本方去桑白皮,加青皮、地骨皮、甘草皮,名「七皮飲」,治證同上;


如去桑白皮,加白朮名「全生白朮散」,「全生」有保全生命的意思,該方有健脾利溼,安胎消腫之功,可用治療妊娠脾虛水腫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0:25 | 只看該作者

五色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本方由水銀、朱砂、雄黃末、珍珠粉、鉛等五種藥物組成,先將鉛與水銀煎熬後,再與其餘藥末混合,煉蜜為丸,金銀器、薄荷煎湯送服。


用於治療小兒癇證。


有鎮靜息風之效。

  
癇證,為兒科常見疾病,以屢發屢止,止後一切如常為特點,風、火、痰、食、鬱均可引起,治療多責之於肝風。


由於本方之中珍珠粉色青,朱砂色赤,雄黃色黃,水銀色白,鉛色黑,五種藥物具備五種顏色,雜合為丸,用以治療五種癇證(指以上五因引起之癇證),故名「五色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1:27 | 只看該作者

五苓散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諸藥組成。


用於外有表證,內停水飲之證。


症見頭痛發熱、水腫、泄瀉;


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等。


有利水滲溼,溫陽化氣作用。

  
趙羽皇云:「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為逐內外之水飲之首劑也。」


(《名醫方論》)雖然本方所治之症不一,但若掌握其病機為膀胱氣化不利,及主證小便不利,用之均有良驗。


方中由五味藥組成,以利水之豬苓為主,故稱「五苓散」。


亦有「苓」為以「令」水行之意。

  
本方去桂枝名「四苓散」,至內傷飲食夾溼證。


本方加入人參名「春澤湯」,其意在助氣以生津,猶如春雨潤澤一般;


加茵陳則名「茵陳五苓散」,是治療溼熱發黃的效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2:20 | 只看該作者

五瀉湯


出處:《銀海精微》

  
本方由黃柏、知母、木通、梔子、生地黃、甘草、玄參、桔梗、黃芩、防風諸味藥物組成。


用於治療瞳仁乾澀火旺,以及五臟虛火妄動諸症。


有滋陰瀉火之功。

  
中醫眼科有「五輪」之說。


即把眼睛由外周向中心分為「肉、血、氣、風、水」五輪,其中「肉輪」位於上下眼胞(瞼)屬脾;


「血輪」位於兩眥血絡屬心;


「氣輪」位於白睛屬肺;


「風輪」位於黑睛屬肝;


「水輪」位於瞳神(仁)屬腎。


本方服之能滋養五臟之陰,以瀉五臟之虛火,通治「五輪」虛火上炎,以致引起瞳仁乾澀之症,故名曰「五瀉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3:15 | 只看該作者

五淋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赤茯苓、當歸、生甘草、赤芍、梔子仁等五位藥物組成。


用於腎氣不足,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盡,臍腹急痛,發作有時之五淋症。


有清熱祛濕,利水通淋之功。

  
「五淋」,是石淋、氣淋、膏淋、勞淋、血淋的合稱。


石淋見於尿中雜有砂石,尿色黃濁,或呈血尿,多因濕熱蘊結所致;


氣淋見下腹至陰囊脹痛,小便澀滯,多因膀胱氣滯所致;


膏淋見小便混濁如米泔,或如脂膏之物,尿出不暢,多由濕熱或腎虛所致;


勞淋是病久不癒,欲勞則發,多因脾腎兩虛所致。


均有尿頻、尿急、淋瀝不斷或尿痛等證候。


由於本方能治療多種淋證,故稱「五淋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4:03 | 只看該作者

五痹湯


出處:《醫宗必讀》

  
本方由人參、當歸、茯苓、煨白芍、川芎、五味子、白朮、細辛、甘草、生薑十味藥物組成,主要用於五臟痹症。


有補氣養血、溫陽通絡之功。

  
「痹」,有不通之意。


所謂「五臟痹症」,是指「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


「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


「肺痹」者,煩滿喘而嘔;


「脾痹」者,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寒;


「腎痹」者,善賬,足攣不能伸,身僂不能直。


由於本方可治五臟之痹症,故以此命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4:51 | 只看該作者

五痿湯


出處:《醫學心悟》

  
本方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薏苡仁、麥門冬、炒黃柏知母九味藥物組成。


臨症時可以視情況加味,若心氣熱加黃連、丹參、生地黃;


肝氣熱加黃芩、牡丹皮、牛膝;


腎氣熱加生地黃、牛膝、石斛;


肺氣熱加天門冬、百合;


挾痰加川貝母、竹瀝;


挾濕加半夏?;


瘀血加桃仁、紅花。


用於治療五臟痿證。


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滋腎降火之功。

  
痿證是由於肺熱葉焦、濕熱傷筋、肝腎虧損等所致之肢體痿廢的一類病證。

根據病因分為脈、筋、肉、骨、皮毛「五痿」,由五臟之熱所引起。


本方靈活化裁,通治五痿之證,故名曰「五痿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5:42 | 只看該作者

五子衍宗丸


出處:《證治準繩》

  
本方由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車前子諸藥組成。


用於腎虛遺精、陽痿早泄、小便後餘瀝不清、久不生育,及氣血兩虛、鬚髮早白等症。


有補腎固精之效。

  
古謂本方有添精、補髓、益腎的作用,稱之為種子方。


方中菟絲子、枸杞子補腎陽,益精血;


五味子、覆盆子補腎固澀;


車前子亦有補肝腎之功。


王肯堂云:「嘉靖丁亥得於廣信鄭中函宅,藥止五味,為繁衍宗嗣種子第一方也,故名。」


(《婦科準繩》)「衍」為廣布常流之意,本方五藥皆用「種子」,取「以子補子」之義,有添精補腎,助於繁衍宗嗣的作用,故稱「五子衍宗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6:30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消毒飲


出處:《醫宗金鑒》

  
本方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藥物組成,水煎加酒服。


用於各種疔毒,局部紅腫熱痛,初起如粟,堅硬根深如釘狀,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者。


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

  
本方為治療疔瘡腫毒的有效方劑。


岳美中云:「本方取金銀花寒能解毒,甘不傷胃,為主藥,以宣通氣血,疏散毒熱;蒲公英、地丁消癰毒,散熱結為佐;野小菊、天葵根涼血散瘀為使。」


(《岳美中醫案集》)由於本方由五味藥物組成,均有消癰解毒功效,故而命名為「五味消毒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7:09 | 只看該作者

五疳消食丸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麥芽、 炒使君子、炒黃連、橘紅、龍膽草、蕪荑(ㄊㄧ / )等藥物,共為細末,米糊為丸。


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見面黃肌瘦,肚大青筋,牙疳口臭,或蟲積下痢,腹痛等症。


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功。

  
疳積,多由乳食失調而致。


「五疳」,指五臟疳積。


心疳為心經鬱熱引起;


肝疳為肝經受熱引起;


脾疳為脾胃損傷引起;


肺疳為鬱熱傷肺引起;


腎疳為伏熱內阻引起。


雖然五臟疳主症不盡相同,但運用本方可以通治各種疳病,故名「五疳消食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8:01 | 只看該作者

五虎追風散


出處:《晉男史傳恩家傳方》

 
本方由蟬蛻、南星、天麻、全蠍、殭蠶五種要物組成。


用於治療破傷風,症見牙關緊閉、角弓反張者。


有袪風痰、止痙搐之功。

  
本方為治療破傷風初期的常用方。


破傷風,屬痙病中的傷痙,多由外傷中風邪所致。


方中主用全蠍、殭蠶、蟬蛻三味熄風止痙的蟲類藥物,再加南星、天麻兩味袪風化痰之品,服藥後以五心汗出為佳,可使風痰清而痙搐自止,症狀緩解而收功。


「五虎」,是謂本方用五種藥物配伍,功效強猛如虎;


「追風」,是言本病是由中風邪而得,方中以袪風為主,療效迅速,好像虎逐風邪一般,使痙病得以消除。


故名「五虎追風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9:04 | 只看該作者

止嗽散


出處:《醫學心悟》

  
本方由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陳皮諸藥組成。


用於風邪犯肺所致的咳嗽咽癢,微有惡風發熱,舌苔薄白等症。


有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功。

  
前人云: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後世合稱咳嗽。


劉河間云:「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實際上,二者往往不能嚴格分開。


咳嗽的發生,總由肺氣失宣所致,治療當以宣肺為主。


本方為散服用,有解表邪、宣肺氣、止咳嗽、化痰涎之效,故稱「止嗽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9 18:39:40 | 只看該作者

中滿分消湯


出處:《蘭室秘藏》

  
本方由川烏、澤瀉、黃連、人參、青皮、當歸、生薑、麻黃、柴胡、蓽澄茄、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黃耆、升麻、吳茱萸、厚朴、草豆蔻、黃柏諸藥組成。


用於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腹中寒、心下痞等症。


有健脾行氣、瀉熱利濕之功。

  
王晉三云:「分消者,上下分消其邪,謂以辛熱散之,苦熱瀉之,淡滲利之,使其陰陽自然分化,不必瀉穢以下之也。」

  
(《古方選注》)「中滿」,當指中焦痞滿。


本方標本同治,正邪兼顧,服之可使寒散氣順,濁降清升,中焦痞滿得除,病邪上下分消,故名為「中滿分消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0:48 | 只看該作者

水陸二仙丹


出處:《洪氏經驗集》

  
本方由芡實末、金櫻子膏製為小丸,鹽湯送服。


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男子遺精白濁、女子帶下,以及小便頻數、遺尿等症。


有益腎滋陰、收斂固攝之功。

  
「水陸」,指兩藥生長環境,芡實生長在水中,而金櫻子則長於山上,一在水而一在陸。


「仙」,謂本方之功效神奇。


方中芡實甘澀,能固腎澀精;


金櫻子酸澀,能固精縮尿。


兩藥配伍,能使腎氣得補,精關自固,從而遺精、遺尿、帶下蠲除。


雖然本方藥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於臨床,其療效一如仙方,故稱之為「水陸二仙丹」。


《醫方經驗匯編》有水陸三仙膏,由鮮荷葉、鮮菊葉、赤小豆組成,蜜和調塗局部,治療重症大頭瘟、頭面焮腫等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1:34 | 只看該作者

月華丸


出處:《醫學心悟》

  
本方由天門冬、麥門冬、熟地黃、生地黃、山藥、百部、沙參、川貝母、阿膠、茯苓、獺肝、三七諸藥組成,共為細末,用白菊花、霜桑葉熬膏,將阿膠化入膏內,和諸藥末煉蜜為丸,噙化。


用於陰虛咳嗽、癆瘵久嗽之症。


有滋陰降火、潤肺平肝、消痰止咳、袪瘀定喘之功。

  
「月華」,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圍的光環。


有「清陰往來遠,月華散前墀」(江文通.雜體詩)和「舟子夜離家,開舲望月華」(瘐信.舟中望月詩)等詩句。


又因肺屬陰,為五藏之華蓋,猶如月亮之光彩華美。


本方能滋陰潤肺,治療肺癆之病,故名「月華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2:22 | 只看該作者

內消沃雪散


出處:《外科正宗》

  
本方由青皮、陳皮、乳香、沒藥、連翹、黃耆、當歸、甘草節、白芷、射干、天花粉、穿山甲、貝母、白芍藥、金銀花、皂角刺、木香、大黃等十八味藥物組成,加水、酒各半煎服。


用於五臟內癰、發背,尻臀諸種,臟毒初起腫硬等症。


有清熱解毒、消除癰腫之功。

  
中醫治療外科病症,有內治、外治兩法。


內治又分消、托、補三法,故稱「內消」;


「沃雪」者,由如以沸水澆雪一般,可使其立即融化。


總之是說服

  
用這一「內消」之方後,使瘡瘍癰腫疾患,能夠立即消散吸收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2:58 | 只看該作者

化蟲丸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鶴虱、檳榔、苦楝根皮、炒鉛粉、枯礬諸藥組成,面糊為丸,溫米湯下。


用於腸中因諸寄生蟲(如蛔、蟯、絛、薑片蟲等)所致的腹中疼痛,嘔吐清水或蟲。


有殺蟲驅蟲作用。

  
本方集萃驅殺諸蟲之藥於一方,各藥單用即又驅殺作用,合用則力更強。


「化」,有融解、消化、消滅之意。


由於本方對多種腸道寄生蟲均有殺滅作用,故稱「化蟲丸」。

  
《醫方集解》較本方多蕪荑(音「提」)、使君子兩味,主治相同。


《證治準繩》化蟲丸,則由蕪荑、黃連、神麴、麥芽四味藥物組成,主治小兒疳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3:41 | 只看該作者

勻氣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本方由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藿香葉、砂仁、甘草等諸味藥物組成,共為細末,鹽湯調服。


用於治療氣滯不勻,胸膈虛痞,宿食不消,脘腹刺痛,噁心嘔吐等症。


有芳香行氣,健胃和中之功。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


氣機暢達,升降調和則諸病不生。


若因情志刺激,或內傷食滯,均可使氣機失暢而變症叢生。


本方中丁香、檀香、木香芳香行氣;


白蔻仁、砂仁化濕和胃;


甘草調和諸藥。


共同配伍,可使氣滯得以調勻,升降從此復常。


「勻」有平均之意,故名曰「勻氣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30 14:24:23 | 只看該作者

午時茶


出處:《陳修園醫書全集》

  
本方由蒼朮、陳皮、柴胡、連翹、白芷、枳實、山楂、羌活、防風、藿香、甘草、神麴、川芎、桔梗、麥芽、蘇葉、厚朴、陳茶十九味藥物組成,共為細末,拌勻合糊壓成塊狀,用時加薑、蔥少許,水煎熱服。


用於風寒感冒,停食嘔噁,腹痛腹瀉等症。


有辛溫解表、疏風散寒、降逆止痛、消食導滯之功。

  
名「午時茶」等,是謂本方所用之藥物共研細末之後,須在農曆五月五日午時這一特定時間內,製成茶餅狀,亦因其中含有陳茶此味藥,用時如茶一樣煎煮後再服,故而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0:40 , Processed in 0.1474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