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生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09:53: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生薑

 

一、沿革生薑屬蘘荷科(Zingibercceae)多年生之宿根單子葉草本,喜溫暖氣候,不耐霜雪及酷暑,且富耐蔭性,不喜強光直射。

 

原產東印度及西藏高原。

 

我國自古栽培為藥用及蔬菜調味料之需。

 

西元前二百年,「呂氏春秋」中有記曰:「和之美者有楊樸之薑。」

 

,楊僕為西蜀,即今四川也。

 

由此可知我國栽培之久。

 

逐漸傳布長江以南各省,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栽培供食用,極為普遍。

 

長江以北各省,因限於氣候,少栽培價值,所需皆賴江南輸入。

 

印度、越南、緬甸、墨西哥高冷地亦產之,日本早年由我國得其種,栽培亦盛。

 

其他歐美各國栽培甚少,北美南部、西印度及義大利等處,約距今五十年前,始行試作,其供需用者,皆仰給東洋各國輸入之乾薑,我國亦為供應國之一。

 

臺灣最先由高山族入臺時,自南洋引入,後並不重視。

 

至鄭成功氏獎勵大陸墾民來臺拓殖時期,由閩廣傳入多種品種,因氣候適宜,栽培非常發達,多利用山麓肥沃土地生產,近年多達三千公頃內外,除內銷外,遠銷日本及歐、美、非各國,賺取外匯不少。

 

生薑因栽培上收穫期之不同,有芽薑、嫩薑、肉薑、老薑、乾薑之別,並非品種上之差異,老薑栽培後,發芽茁土,剝取嫩芽採收者,稱芽薑,質嫩無纖維,品質極佳;

 

待其生長出土,分最盛時採收,稱嫩薑,品質幼嫩亦少纖維;

 

至生長後期發育停止,莖葉尚未枯萎時採收,稱肉薑,薑形肥大充實,但未達老化,質脆嫩,含水分多,亦少纖維,專供加工製造糖薑用;

 

待其莖葉枯萎,停止發育時採收稱老薑,肉質粗硬,纖維較多,辛辣味甚濃,可以久藏;

 

老薑再經脫水晒乾稱乾薑,辛味特強,耐於貯運,可供加工製粉用,此種名稱之變化,均因社會需要、栽培制度之變遷應時而生,亦為我國栽培方法上之特有技術,相沿甚久,非世界各國所能匹敵。

 

二、藥效考據史實記載,野生於印度、馬來西亞熱帶圈內之薑,當地土人採集食用,以藥用為主,調味為副,因其具有發汗解熱之特效力,故為治療瘧疾之良劑。

 

此種良藥取之容易,故以東印度為中心,廣傳東亞及北非各地,認為神劑,應用甚廣。

 

據我國本草綱目記載,薑辛、微溫、無毒,能治風寒感冒、惡心嘔吐、胸腹脹痛、頭痛鼻塞、化痰去咳、祛寒溫中、回陽之功,化解魚毒、蛇毒、蚊蠅蜘蛛之毒,以及瘋狗虎豹傷人之毒,和刀斧割傷之瘡口,以薑汁飲之或以將搗碎敷傷口,立奏奇效。

 

考薑之根莖中所含之辛味,依據分析,為揮發性薑酮(ZingeroneC11H14O3)、薑烯酮(ShogaolC17H35O3),均具強力殺菌性能,又精製之主要成分:薑辣素(Zingiberol)、薑(Zingiberene)亦其防腐效能。

 

因此,多飲薑汁,或以薑片敷傷口,其功用即在殺菌防腐,其間接之功效,實大於直接之營養效力。

 

至於供作蔬菜調味料之直接營養價值,雖少文獻可查,但據分析,一般鮮薑可食部分為一百時,水分佔八十九點一四,蛋白質一點二六,脂肪零點五七。

 

炭水化合物六點八七,粗纖維零點九,灰分一點二六。

 

故可決定為低脂肪及低蛋白質食品,其中維他命A及維他命C之含量,不低於一般綠色蔬菜,故多食百利而無一弊,尤以暑熱時,多進薑汁飲料,可健胃祛暑氣,具有意想不到之功效。

 

三、品種我國栽培生薑歷史悠久,地方品種亦多,但迄少有人研究分類之法,茲將各地栽培之品種以其特性,可分大、中、小三型。

 

大型品種喜溫暖期長,薑型特大、味淡、產量高,皆分布於華南各省;

 

中、小型品種喜溫暖期短,薑型瘦小,辛味特強,多分布於華中各省。

 

茲將各品種之性狀,分述如下:(一)小型品種:早生莖細,萌芽數可多達五十至七十個,莖之基部及發生之芽淡紅色,成熟之塊莖瘦小,纖維多,但含水分少,辛味強為其特點,外皮灰黃色乃至淡黃褐色。

 

臺灣早年從大陸引種之竹薑為其代表品種,分多,薑形細長而小,肉色淡黃,辛味極強。

 

以作老薑調味為主,能耐瘦薄之土,發育繁茂,但單株產量不高。

 

(二)中型品種:中晚生莖粗,萌芽數多,莖基淡紅色,塊莖中型,肉質柔軟,辛味中等,收量多,外皮呈灰黃色,代表品種有黃薑及水薑二種。

 

臺灣早年從大陸引種,各地栽培亦多,主要供加工鹽漬之需。

 

(三)大型品種:晚生莖葉粗大,植株高可達七十五公分,葉色濃綠,分莖少,葉柄基部著色淡,塊莖肥大,產量高,表皮平滑灰白色,收量多,肉質柔軟黃白色,纖維少,辛味無,含水分多,不耐久藏,專供加工製造糖薑,代表品種為廣東薑,亦名南洋薑。

 

臺灣栽培極盛,粗製加工,運銷國外。

 

四、栽培(一)風土適應:薑對於氣候之適應性,依栽培目的而異。

 

栽培嫩薑時,以稍陰濕之氣候較適,所生產之薑水分多,辛味和纖維少;

 

栽培老薑時,以日照充足,乾燥之氣候為佳,所產之薑充實而少水分,耐貯藏及利於製造乾薑。

 

土壤,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為適。

 

若以栽培嫩薑,應選富含有機質而有適當濕氣之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所生產之嫩薑肉質柔嫩:纖維少,辣味淡,汗水多,色澤優美,產量高;

 

如為老薑栽培,應選排水良好之砂質土為宜,則生產之薑,汁水少,肉質緊實,辣味亦強。

 

(二)種薑培育:薑用塊莖繁殖,培育種薑時,應選排水良好,缺乏腐植質之砂質壤土,待莖葉全部枯萎,充分老熟後收掘。

 

如此所產之種薑,肉質緊實,節間短,芽多,能耐貯藏。

 

一般栽培之老薑,雖亦可供種用,但無專門培育之良好。

 

(三)種薑貯藏:初掘之薑不宜立刻貯藏,因剛採收後,呼吸作用旺盛,有熱量散出,如立即貯藏,則不易散熱,容易腐爛。

 

所以收穫後宜先放置在陰涼處數天,而後貯藏。

 

貯藏溫度以攝氏十二至十七度最適宜,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促進腐爛。

 

種薑貯藏法:1選室內陰涼乾燥之地方,底層先敷一層榖糠、稻草或乾砂,上面排列種薑一層,層層交互排列,最上一層為砂或園土,然後用稻草覆蓋整個薑;

 

2在高燥而雨水不能漏入之地方,挖土窖,底層敷砂,上置種薑,層層交互堆列亦可。

 

(四)種薑用量:每十公畝種薑用量,疏植者約二千公斤,密植者約三千公斤。

 

種薑大小依栽培目的而不同,如為嫩薑栽培供生食或炒食用,可整塊種植或切成大塊,如為製造乾薑,切塊可比食用者為小。

 

塊莖分割應注意每小塊上之芽數須平均分配,切開後以烏斯普龍八百倍液,浸種三十分鐘消毒,取出陰乾後栽種,種薑如切塊太大,則用量多,過小則產量低,一般每小塊以五十~七十五公克左右為宜。

 

(五)播種時期:薑好溫暖氣候,攝氏十八度以上發芽較快。

 

發芽後發根,溫度高,發芽快,否則發芽遲緩,栽植後種薑易腐爛。

 

在本省平地春植,北部二~四月;

 

中南部十二~四月。

 

如在山地或無灌水之地方,則應在三~四月雨水較多時栽植。

 

(六)整地栽培:先將園地犁起,碎土耙平,依一定之行距開植溝,溝之深淺,在平地有灌溉之地方宜淺,約十五公分;

 

山坡地及高燥排水良好及灌溉不便之地方宜深,約三十公分。

 

溝闊一鋤,口約覓一點五公寸,植溝中先施下基肥和溝土混合,然後播下薑種。

 

種薑未發芽者平置,方向與植溝平行;

 

已發芽者斜植,芽端向上。

 

種薑播入後,覆土隱沒種薑,上再覆粗堆肥一層,以防土壤緊實,然後覆蓋稻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栽植距離在合理施肥培土下,一般以行距六十公分,株距二十五公分,可獲得塊莖大小一致之薑。

 

(七)培土施肥:薑之培土工作極為重要,因種薑覆土不宜過深,所以要淺植。

 

但發芽後,新芽陸續向上移升,新薑也隨著發育肥大,故培土可使根部發育旺盛,並增進塊莖之色澤。

 

培土過淺,塊莖瘦小,皮厚色暗;

 

培土過深,塊莖細長,故培土工作可分三次進行。

 

於每次追肥後各培土一次,將行間之土培於植株邊,每次培土高約五~六公分;

 

第二次培土後,約經三十~四十五天,行第三次培土;

 

第三次培土後,栽薑之植溝已成高畦,而行間即成畦溝,通常採收嫩薑之田,不行第三次培土。

 

至於十公畝肥料用量,需要堆肥一千五百公斤作基肥施用,化學肥料之用壘,硫酸錏六十公斤,過燐酸石灰八十公斤,氯化鉀五十公斤,以全量三分之一作基肥,其餘三分之二,分三次作追肥施用。

 

(八)中耕除草:種薑栽植後經二十~三十天,發芽透出地面,取去蓋草;

 

生育期中,中耕除草與追肥配合進行,栽培嫩薑時生育期較短,每隔二十天施行一次;

 

老薑栽培每隔三十~四十天施行一次,中耕宜淺,以免傷根。

 

(九)採收處理:北部地區平地,在二月間栽植者,可自六月起採收嫩薑,十月起採收老薑;

 

山地於三月栽植者,自八月採收嫩薑,十二月可收老薑;

 

東南部地區平地,十二月栽植者,自四月採收嫩薑,九月採收老薑。

 

至於收量,一般十公畝,平地嫩薑約為二千公斤,老薑約二千八百公斤;

 

山地嫩薑一千五百公斤,老薑二千三百公斤。

 

採收嫩薑自畦之一端掘起,地上莖留十公分左右切去,除去泥土及鬆根,洗清後即可出售,如採收老薑,則掘起後將地上莖全部除去,除去泥土,可裝簍出售。

 

(李伯年)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3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2:24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