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11:33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鑲嵌玉】
鑲嵌用的玉,本身不能自成一器,是他種器物上的配件。
作為鑲嵌用的玉,大都是一面,或者顯露在外面的部分,琱琢紋飾,而背面或嵌入其他器物的部分,不惟沒有紋飾,甚至不加琢磨。
鑲嵌器物的種類很多,重要的是:劍飾、杖飾、弓飾、冠飾、帶飾等。
一般的劍,上面沒有玉飾,有玉飾的劍,叫做玉具劍。
漢書匈奴傳:「單于朝,天子賜以玉具劍。」
玉鑲在劍上,有四個地位,在劍的本身上有兩處:一是劍柄與劍身之間的琫,一是柄端的劍首;
在劍鞘上的也有兩處,是劍鞘中部的與劍鞘下端的珌(如圖一)。
這四種劍飾,珌所鑲地位及名稱,學者所見相同,從沒有發生過問題。
問題最多的是。
在清吳大澂著古玉圖考之前,有稱之為墨的;
有雖稱之為,而不知其用途的。
吳氏因為看過它的下方,有一個扁方之孔,認為是革帶佩玉,而名之為璲。
自樂浪出土的玉具劍上,有此器鑲在劍鞘。
始有人認為它是劍飾,也有人認為這是孤證,不足為據。
但是後來出土漸多,它是劍飾,其名為,纔成了定論。
至於琫與劍首,名稱屢有更易,到現在已無異說了。
劍飾之外,較重要的是杖飾。
用玉做的杖飾,多作鳩形,叫做鳩杖首。
為什麼在手杖頂上放一隻鳩?
其說有二:一、根據周禮羅氏之說是:「掌羅烏鳥,蜡則作羅襦。中春,羅春鳥,獻鳩,以養國老。」
為什麼單單以鳩養國老?
續漢書禮儀志說:「鳩者,不噎之鳥。欲老人不噎,所以愛民也。」
漢時不用鳩,而用鳩杖,瞿氏古玉圖錄記其原因說:「漢無羅氏,故作鳩杖以扶老。」
二、另外一個說法,是根據水經:「風俗通義曰:俗說漢高祖與項羽戰於京索,遁於薄中,羽追求之,時鳩止鳴其上,追者以為必無人,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鳩,故作鳩杖以扶老。」
第一個說法,是認為老人患鯁噎之病,是比較嚴重的事,為了將護老人,無論是獻鳩或獻鳩杖,意義相同,都是敬老之道。
第二個說法,雖是一種傳說,在民族學的立場看,世界各地也有類似的傳說,古代人民多相信神聖的動植物,曾救助過他們的祖先,因而崇拜牠、敬重牠,例子很多。
鳩杖首之形,如圖二。
其次是弓飾。
弓的兩端飾物叫作弭。
唐陸德明音義說:「弭,弓末也。」
弭又叫簫、,其形像一個角(如圖三,是弭的四面之形),尖端光素,本部雕作獸頭,占據了上端及兩側。
在獸頭近耳的部位,有一個孔是穿繩用的。
在弓梢上先淺雕一個淺槽,適合這個弭按入其中,然後由弭上的孔穿一根繩子,把弭與弓梢緊緊縛好,以防脫落。
口部的下面,有一凹口,這是套弓弦用的。
弭上有這個凹口,是便於套上弦的。
製弓的材料有六材,是:干、角、筋、、絲、漆。
所謂六材,取其性韌能射遠。
但是弓不宜久屈,久屈則韌性減退。
必須平時上弦,用時再上,所以禮記曲禮有「張弓尚筋,弛弓尚角」的話。
有了這個凹口,只要把弦兩端的扣,向上一掛,免了許多栓結的功夫。
弭以牛角、檀木所製為多,玉質甚滑,比較少用,但講究的弓,則有用玉或象牙所製的。
最後講到冠飾與帶飾。
冠飾在殷商是相當複雜,從出土的人形玉珮中,可以看得出都是高冠,冠上有鏤空紋飾,邊上有戚齒。
安陽侯家莊出土一玉冠飾,略呈璜形,周身鏤空紋飾,頗為華麗。
一般冠飾,多用綦,如圖四。
其形正面與劍飾中的劍首相同,紋飾相類;
背面則不同。
劍首的背面有圈形槽,槽外有三小孔,通入槽中;
綦的背面,只有一象鼻穿,供縫聯在冠上。
帶飾是革帶上的飾件,圖五是一副革帶之形,上面所有長方形之物,就是帶上的飾件,俗名帶板。
帶板的正名是銙,最初的用途不是裝飾。
它本是一個個的銅座,上面附一個銅,所以懸掛應用之物,以後去了釣,只留下座子,後來改用玉便成為裝飾了。
(那志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