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培根】 培根(FrancisBacon,西元一五六一~一六二六年),生於倫敦,為女王伊麗沙白一世之掌璽大臣尼古拉.培根爵士(SirNicholasBacon)之子。
出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嗣習法律。
一五八四年,任國會議員期間,因反對女王之新稅法而致其宦途受阻。
後得厄色克斯伯爵(EarlofEssex)之助,始得為女王之諮議會(LearnedCouncil),一名諮議。
一六○一年,厄色克斯因案受審,培根參與審判,摒除私誼,秉公執法,嘗因此使他蒙上對朋友不義之惡名。
詹姆斯一世即位,培根之官運隨之好轉。
一六○三年,被封為爵士(Knight)。
一六一三年,出任檢查總長。
一六一七年,繼任掌璽大臣。
一六一八年,受命為位極顯赫的大法官。
同年被封為維魯拉姆男爵(BaronVerulam)。
一六二一年,復被封為聖阿爾班子爵(ViscountSt.Albans)。
惜於同年,以大法官身分,被控納賄,結果被判罰款四萬鎊(嗣經赦免),並革除一切公職。
此後即專心致力於學術研究。
培根一生的學術著作,涵蓋哲學及文學兩大學門。
他從早年就在胸中孕育一部哲學名著,名為大復興(InstauratioMagna),以詳述其對科學及哲學方面的新思想。
惜僅完成兩卷,即學術之進展(TheAdvancementofLearning,一六○五)及新工具(NovumOrganum,一六二○)。
培根對於哲學方面的貢獻,在於其一反中世紀經院學派的先驗演繹法,而崇奉現代科學的實證歸納法,主張一切學術研究均應以徹底的實地考查為基礎,避免資料不足即妄下斷語。
不過,也有許多人認為培根的方法實過於機械,因使其各項研究,多未能得到應有的邏輯結論。
十九世紀,麥考萊(Macaulay)曾發起一項運動,欲重建培根的科學家地位。
今天,他的成就仍受到相當的尊重。
他的著作促成了科學的進步,尤其他的新極樂島(TheNewAtlantis,一六二七)預言了後世許多科學的發明。
新極樂島乃一科學烏托邦(Utopia),此書對英國社會影響至大。
英國皇家學會(RoyalSociety)即係因此書問世而促成。
培根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文學作品,當首推其小品文集(Essays,一五九七~一六二五),是為英國小品文的始祖。
內容充滿警世格言,經過數百年時間的考驗,至今讀來仍予入有新鮮之感。
其所取題材包羅至廣,如真理、友誼、愛情、讀書、生死、美醜、婚姻、財富、謎信等,涵意深刻,文字洗鍊,為世所稱道。
培根病危臨終時,猶沈浸於利用冰雪以保存食物的科學實驗,可謂盡瘁學術,死而後已。
見附圖1。
(傅一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