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目錄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09:3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目錄學

 

「目」之本義原為人眼,然人眼有二,木之節似眼而其數繁多,故木節亦謂之目,後世以複數之名物謂之節目,即援斯義而引申也。

 

論語顏淵篇:「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此所云「目」字即概括多數之條目。

 

又「目」字尚有逐一條之義,春秋繁露:「目者辨其事也,凡者獨其事也。」

 

故目者之反,凡者概括一切,目者逐一縷列也。

 

古人著書,多擷二、三字為一篇之眉目,或隨事立意,概括一篇之要旨,故劉向校書,漢書藝文志云:「向輒條其篇目」,漢書本傳稱「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即云將其書之各篇名目,皆逐一稱敘條,亦漸進而與錄字結合為一體矣。

 

「錄」之木字作彔。

 

俞樾兒笘錄云:「今按錄者,彔之或體也。

 

彔部:彔、刻木彔彔也。

 

刻木必用刀,故或從金。

 

周官職幣曰: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社子春曰:定其錄其籍也。

 

隱公十年公羊傳曰:春秋錄內而略外。

 

蓋古人文字,著在方策,故謂之錄,即從刻木之義而引申之也。」

 

章炳麟小學答問:「凡言記錄者,借為刻木彔彔之彔,古為書契,本刻木為之也。」

 

推俞章二家之說,則彔字為刻木之意。

 

錄字作動詞用,則有詳明記識之義。

 

又國語載黃池之會,吳師昧明進逼晉師,晉遣使問曰:「兩君偃兵接好,日中為期,今大國越錄,而造於弊邑之軍壘,敢請亂故!」

 

韋昭注「錄」字曰:「第也」,則吳國所越之錄,當是現代開會所用之秩序單。

 

故「錄」字不僅為詳明記載,且兼含有一定秩序之意義。

 

「目」字為將多數之名物逐一條,「錄」字是含有一定秩序之記載,此二字在先秦時代即各已成為習用名辭。

 

至於將此二字連成一詞,則起於西漢成帝時劉向校書之時。

 

漢書敘傳云:「劉向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敘藝文第十」,此為「目錄」一詞見於記載之始。

 

漢書藝文志云:「劉向校書,每一書己,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錄而奏之。」

 

撮其旨意,即謂敘述一書之大意。

 

所以目錄者,目是指篇目,將篇目逐一列。

 

錄則是合篇目及撮述一書大旨之敘而言。

 

錄可包目,而目未必可包錄。

 

單舉之則曰錄,複稱之則曰目錄。

 

至目錄學之成詞,始見於清乾隆間王鳴盛之十七史商榷。

 

然我國目錄學則淵源於別錄七略。

 

劉氏向、歆父子領校祕書,在分類編次撰述之先,須經校讎之過程。

 

別錄云:「讎校者,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曰校;

 

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

 

校讎者,原指校勘文字篇卷之錯誤而言。

 

然自向、歆領校祕書,始將流動不居、亂雜無序之古書,編定目錄以固定其形質。

 

晉苟勗、宋謝靈運皆嘗受詔整理記籍,故校讎之義即為整理,並不似近代之專指校勘文字之脫誤也。

 

及宋人鄭樵「取歷朝著錄,略其魚魯豕亥之細,而特以部次條別,疏通倫類,考其得失之故,而為校讎略。」

 

轉棄狹義之校勘,而直以廣義之求書、分類、編目等項為校讎學之主要任務。

 

清人章學誠祖述其說撰校讎通義三卷,謂:「校讎之學,自劉氏父子淵源流別,最為推見古人大體。

 

而校訂字句,則其小焉者也。

 

千載而後,鄭樵始有窺見,而未盡其意,人亦無由知之。

 

世之論校讎者,唯爭辯於行墨字句之間,不復知有淵源流別矣。

 

近人不得其說,於古書有篇卷參差,敘例同異,當考辦者,乃謂古人別有目錄之學,其屬詫聞。」

 

學誠之意,直不承認有所謂目錄學,而欲以校讎學包舉之。

 

然自晉以降,私家藏書漸盛,雕版印刷術發明後,傳本易得,藏者亦富。

 

而私家藏書,非復加祕府之所藏,須經歷校讎、整理、繕定諸過程,僅祇詳類例,明編次,俾便即類以求書即足。

 

故目錄學自校讎學分化而出,亦勢之所趨。

 

尤至盛清時,因受明人校刻書不謹,喜加纂改之反應,校勘(讎)學極盛,目錄學已有與之衍為二途,而自成一門學問之趨勢。

 

自西方圖書分類法輸入,國內圖書館紛設,目錄學逐與校讎學分道揚鑣,由附庸而蔚為大國。

 

著目錄者,必先周知一代之學術,與夫一家一書之宗旨,而後乃可將雜亂之圖書部次類居,使人覽其目錄而知其學之屬於何家,書之屬於何派,即古今學術之隆替,作者之得失,亦可考索而得。

 

故目錄之目的有二:一為綱紀籍,分類部次;

 

一為考鏡源流,辨章學術。

 

後世目錄之書,雖體制或殊,要皆以此兩點目的為依歸。

 

綜觀我國歷代目錄書,就其體制之不同,大別可分為三類:一為部類之後有小序,書名之下有解題者;

 

二為僅有小序而無解題者;

 

三為小序、解題俱無,只著書名、篇卷、作者。

 

前二者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來部次籍,即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主,分類部次為輔。

 

而後者則反是,以分類部次群籍來顯現學術之源流本末,主從關係固有殊,其目的則無二致。

 

據此,則目錄學之意義,可得而知。

 

目錄學者,將書部次甲乙,條別異同,推闡大義,疏通倫類,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欲人即類求書,因書究學之專門學術也。

 

是故目錄不僅限於書名,目錄學亦不僅在於將雜亂之書籍,分別部居,使其有一定之位置,以便檢尋而已,而應介紹其內容,使學者得依為南針,而從事於研究學術也。

 

(莊芳榮)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74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01:35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