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Carolingiens)為法蘭克第二代王朝。
第一代王朝「美和未」朝(Merovingiens)已漸式微,其君主怠惰不堪,甚至終日躺臥在大牛車裏,到處巡遊,宴飲為樂,號稱「廢乃忘」(Fainéant)君王,國事悉委之於所謂的「殿宰」(MaireDuPalais)。
因此殿宰之權,凌駕於國王之上,數傳到了查理馬太爾(CharlesMartel),適逢阿拉伯人大越海來侵,查理馬太爾糾合了族眾,奮勇血戰,驅逐了強敵,保衛了國土。
這就是史上所稱的布瓦切(Poitier)大捷,時為西元七三二年。
查理馬太爾薨,由嗣子貝班繼位,他和教廷之間關係甚洽,函詢當時的教宗札沙利(Zacharie):「我與美和未兩家之間,誰應為王,在過去七十年來,我家一直掌權,而美家僅擁空名。」
札沙利的復書認為「是有權者為王」。
貝班於是召集諸侯,宣布教宗意旨,當場推貝班為法蘭克王。
時為七五一年。
數年後,札沙利的繼承人埃千(Étienne)二世又正式行灌油大禮,冊封貝班夫婦為王及后。
其時南方有龍巴族(Lombards)崛起,侵入教宗領域,貝班於是領兵擊敗龍巴,將其所佔領城市悉數交還教宗,由是奠定了加洛林王朝。
七六八年,貝班以五十四歲卒,子查理(Charles)立,豁達有大度,文治武功,一時並著,後世稱他為查理曼(Charlemagne)。
曼(Magne)者,偉大也。
查理曼原與第卡洛門(Carloman)分治貝班的領土,到了七七一年卡洛門死,查理曼乃並領其地,但是卡洛門所遺寡妻孤兒認為是受了查理曼的欺凌,逃往龍巴王處。
而查理曼以前遵奉了父祖之命,為了睦鄰起見,娶了龍巴王之女為妻,不料婚後不洽,不得不出妻另娶,龍巴王大怒,這時卡洛門的妻小投奔到來,於是乘此機會向近在咫尺的教宗提出要求,請冊封卡洛門的幼子為法蘭克王,教宗不允,龍巴王就出兵威脅教宗,同時糾合其他的夷族,從四面八方來騷擾法蘭克。
查理曼首先擊破了龍巴,解救了教宗之圍,然後東征西討打了十年仗,併吞很大一片領土,北至埃露布(Elbe)河,南至埃布赫(Ebre)川,全是他的疆域。
四夷賓服之後,他回到了羅馬,那時教宗萊翁(Leon)三世不得人望,很想藉查理曼以自重,他在八○○年聖誕節日,乘查理曼下跪默禱時,為他戴上了羅馬皇帝傳統的寶冠,這時同在聖彼得大教堂內的人眾見狀,起歡呼「上帝為偉大的查理加冕了」。
從此查理曼加了尊號,稱為神聖羅馬皇帝。
八一四年,查理曼薨,子路易(Louis)嗣,雖然虔誠信教,但優柔寡斷,諸子爭權爭地,他也不能制。
他死後兄弟鬩爭更甚,經過一番廝殺之後,到了八四三年終於締訂了凡而頓(Verdum)條約,將查理曼所遺留下的加洛林大帝國一分為三。
長孫羅泰赫(Lothaire)襲了皇位,取得了中部地區,次孫路易(Louis)取得了東部地區,幼孫查理(Charles)取得了西部地區,後稱法蘭西國,五傳至九八七年亡。
(汪公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