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07:40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中華民國國歌】
國歌是以聲音代表國家,國民必須會唱國歌;
聽到唱國歌,應肅立致敬。
我國最早國歌為光緒末年所頒,詞為:「一統江山,亞細亞文明古國四千年。最可歎,猶太、印度與波蘭,亡國史,讀之心寒。」
民國四年,袁世凱刊布國樂樂章,詞為:「中華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自崑崙巔,江河浩蕩山綿延。建立共和五族樂堯天,億萬年。」
民國八年,北京政府教育部公開徵選國歌,應徵者夥。
均不合格。
民國九年,教育部接受章炳麟建議,採用尚書虞舜所作「卿雲歌」為國歌,其歌詞為:「卿雲爛兮,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民國十七年十月,戴季陶先生在中國國民黨第一七三次常會提議:以民國十三年,國父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時之訓詞為中國國民黨黨歌,獲得通過,並徵選程懋筠所作歌譜,於十八年一月頒行。
民國十九年,政府決定以黨歌暫代國歌,中經歷次徵求國歌歌詞,幾無一首中選。
民國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國民政府五院院長會同審查,六月六日經中央第四十五次會議決定,以中國國民黨黨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其歌詞為:「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土,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民國三十二年正式公布。
此十二句、四十八字之國歌,將我國立國精神、民族特性,以及建國進程及最終目的,均一一述及,寓意深長,不可移易一字。
(何志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