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符節玉】 符節器,本是古代用以取信之物。
例如官員在外,政府給他的命令,只能派人傳口信給他,為了證明傳話的真實,就要付他一件足資證明的東西,這東西就是符節器。
在周代,符節是用玉做的。
周禮春官典瑞說:「珍圭、牙璋、穀圭、琬圭、琰圭,王使之瑞節。」
這些瑞節的用途是:珍圭:形狀與一般的圭相同,是徵召供職在外官吏用的;
有時地方上發生凶荒之事,如旱災、水災等,政府所派出撫恤的人,也要持此圭前往。
牙璋:是發兵用的,政府要調遣駐外地的隊伍,要使人執牙璋去傳令。
穀圭:大臣們或諸侯間有了爭執,要給使者一個穀圭,去解決糾紛。
琬圭:駐外的官吏,有了善行,使者拿了這個圭,傳達王命,予以獎。
其形渾圓無稜角,有和善的象徵。
琰圭:駐外的官吏,有了惡行,使者傳達王命,加以懲戒時,使者要拿琰圭。
此圭的上端做半月形,稜稜有鋒,有征伐誅討之象。
以上五器之形,具見附圖1。
此種符節,製作簡單,容易偽造,所以到了東周之時,便改用「合符」。
合符以虎符為最多,其形是一隻整體的臥虎形,以銅製的為多,也有玉製的。
看它的形狀,好似把一隻臥虎,由背至腹,向下剖開,分成兩片的樣子。
在背部,有一行字,記明這是給誰的虎符,兩片合起時,是一行完整的字,分開時每片上只有半行字了。
在兩片相對處,有凹凸不同的榫子,在這片上是凸出的,在另一片上便是凹下的。
政府派一位官員在外時,付給他一片,另一片存在政府,有命令給他時,使者持朝廷所存的一片,去傳達命令,駐外的官吏,把兩片一合,剛好符合,便遵照執行命令,如果不合,便知是假的了。
這是比較嚴密的辦法。
玉製之符,虎符之外,還有玉魚符、麟符、鶴符等。
魚符是唐代之符,其用與銅符同。
銅魚符傳世頗多,玉魚符則比較少,因用銅鑄一個符,比用玉琢一個符,是容易的多。
麟符是隋代之符,文獻通考說:「隋煬帝幸遼東,命宏為京都留守,樊子蓋為東都留守,俱賜玉麟,以代銅獸。」
至於麟符,乃是武周時的一種遊戲之作,雖有實物存世,不見於史籍。
(那志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