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摩卡咖啡】 野生咖啡之原產地,可能是在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Ethiopia)。
西元十五世紀時傳至南阿拉伯之也門一帶種植。
十六世紀初年,咖啡在埃及也開始推廣栽培。
一六七○年,首先以摩卡咖啡(CafédeMoka)之名傳至歐洲。
摩卡實為也門出口港摩卡(Moka,阿拉伯文作Mkha),以其為外銷咖啡之中心而聞名於歐洲。
咖啡之發現,自古有許多傳說,據說有名叫克爾底(Kaldi)之阿拉伯牧羊人,約於八五○年,為飼養羊,遍嘗常綠灌木之果漿,無意中發覺啡咖具有興奮之功用,並將其刺激性之效果,公諸於阿拉伯世界。
使之成為流行飲用。
摩卡咖啡,一般栽種於一千二百至二千四百公尺之間的丘陵山坡地,平均溫度以在攝氏二十三至二十八度為宜,年雨量需一千五百至一千八百公釐與二至三個月之乾燥季節。
摩卡咖啡其形狀為圓形,呈黃綠色。
沙烏地阿拉伯阿錫爾('Asr)山地盛產咖啡,其品質極佳,但屬於摩卡咖啡之變種,年產量僅有二百多公噸。
中世紀時,穆斯林阿殺殺派(Assasins)曾流行吸用哈西西(Hashsh)草,使人麻醉而興奮。
這種大麻草中含有微量之麻醉成分。
十六世紀時,南阿拉伯所產咖啡,常被伊斯蘭神祕宗派作為興奮藥廣為採用。
雖然古蘭經中禁止飲用咖啡,但咖啡仍然是阿拉伯社會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要品。
雖守舊之沙烏地阿拉伯萬賀普宗(Wahhabism),亦未徹底禁飲適量之咖啡也。
(張日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