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電子顯微鏡】 利用經電磁或靜電透鏡來聚焦的電子束,以觀察物件並獲得放大影像的儀器,稱為電子顯微鏡(ElectronMicroscope)。
根據量子力學,運動中的粒子同時亦具有波動的特性。
當電子被V伏特的電壓加速時,其波長λ與電壓的關係為埃(一埃=10-8cm)。
若電壓從一百伏特變化至一千伏特,則電子波長從一.二二埃變化至○.一二二埃。
這些波長約比可見光要小一千倍。
因此,電子顯微鏡可以比光學顯微鏡看到更小的物件。
電子顯微鏡的加速電壓,約為五十KV至一百KV左右,放大倍率可達二、三十萬倍,若再利用照相放大則可達二百萬倍左右。
常用的電子顯微鏡,有穿透式和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兩種。
前者的解像度(ResolvingPower)可達二埃,而後者也可達五十埃。
電子顯微鏡實際的解像度,比理論的解像度要差,其理由乃由於電磁透鏡,尤其是物鏡部分之像差(Aberration),以及高電壓與透鏡電流殘餘之微小不穩定性所引起。
儘管如此,與光學顯微鏡最佳的解像度二千埃相比,電子顯微鏡的解像度要好的很多,同時焦點深度也要來得大。
圖一所示的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系統之比較。
在電于顯微鏡中,除以電子槍取代光源,以電磁或靜電透鏡取代玻璃透鏡外,整個系統內部還要保持真空狀態(10-4~10-5torr),以避免電子與氣體分子相碰撞。
電子束穿透試片後放大的影像,可以直接在底片上攝影或螢光幕上顯示。
(見圖一)圖二所示的為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構造。
從電子槍發射出來的電子,經電磁透鏡集聚成細小之電子束,在試片上來回掃射。
試片會放出二次電子等信號,而為信號收集器所接收,經過放大後傳至陰極射線管,而從螢光幕上顯示出來,此時可用照相機攝影。
由於焦點深度很大,使我們對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所成之像,有實體之感覺。
圖三所示的為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外觀。
圖四所示的為果蠅頭部與複眼利用掃瞄式電子顯微鏡所攝取之相片。
放大倍率分別為一百八十倍與五千四百倍。
(見圖二)(見圖三)(見圖四)利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除能清晰地辨明細小形狀外,還可獲得很多光學顯微鏡所沒有的功能與優異效果。
對同一試片而言,亦可得到各種不同信號之影像與分析資料。
我們可從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得到試片之微細組織與繞射圖形。
從這些資料中,可知其所含之各相(Phase)的形狀、大小與分布,並可分析晶體的構造與缺陷。
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試片表面之形態,分析其成分,或檢查表面各部分某些物理特性之差別。
此外,電子顯微鏡在醫學、生物學以及犯罪偵查方面,應用也很廣。
(黃文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