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方格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婦人大全良方】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4:55:46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一●調經門●崩中漏下生死脈方論第十七

 

論曰:夫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衝任之脈虛損故也。


衝脈、任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


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婦人經脈調適,則月水依時。


若勞傷衝任,氣虛不能制其經脈,血非時而下,淋瀝而不斷,謂之漏下也。


致五臟傷損,五臟之色,隨臟不同。


若五臟皆虛損者,則其色隨血下。


診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臟,大則為芤;


臟則為寒,芤則為虛。


虛寒相搏,其脈為牢,婦人即半產而漏下。


又云: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漏自下赤。


又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也。


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斗,脈急疾者死,遲者生也。


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


漏血脈浮,不可治也。


若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


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


(在臍下當中三寸)宜鹿茸丸。


鹿茸(燎去毛,酥炙) 赤石脂 禹餘糧(制,各一兩) 艾葉 柏葉 附子(炮,各半兩) 熟地黃(洗,焙) 當歸 續斷(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近。


柏葉 續斷 川芎 當歸 生乾地黃 鱉甲 龜甲(各一兩半) 禹餘糧(二兩半) 阿膠赤石脂 牡蠣 地榆 艾葉 鹿茸(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一方有丹參,如鹿茸數。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吞下。


治赤白、惡露下不止。


益母草,開花時采,陰乾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療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差。


乾薑(半兩) 白芍藥(二兩)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空心,米飲調二錢,日二服。


張氏方乾薑 芍藥(等分) 又云加香附子(等分) 甘草(減半)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


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


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芷(一兩) 海螵蛸(二個,燒) 胎發(一團, )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


治赤白帶下。


草果(一個,去皮,入乳香一小塊,用面餅裹,火炮焦黃留性,取出和面用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重者三錢。


治赤白帶下。


破故紙 石菖蒲等分(並銼,炒)


上為末。


每服二錢,用菖蒲浸酒調,溫服。


更入斑蝥五分。


(去翅、頭、足,糯米同炒黃,去米)


治子宮久冷,赤白帶下。


牡蠣( ) 黃狗頭骨( ) 紫梢花 韶腦 母丁香 蛇床子 破故紙 桂心(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


臨事用一粒。


治婦人血臟久冷,赤白帶下,補虛進食,暖血海。


北礬(四兩,枯) 大附子(二個二兩) 黃狗頭骨灰(四兩)


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醋湯吞下,或飯飲亦可,空心,日三服。


忌生冷毒物。


治婦人赤白帶下,久患不瘥,肌瘦黃瘁,多困乏力。


棕櫚(不以多少,燒灰,火燃急,以盆蓋,陰令火住) 伏龍肝(於鍋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煙盡) 屋梁上塵(懸長者如繩,以灶頭虛空中者,炒令煙盡,於淨地出火毒)


上三味等分,碾和令停,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淡醋湯亦可。


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一親戚,婦人年四十五,經年病崩漏不止,面黃肌瘦,發黃枯槁,語言聲嘶,服諸藥無效。


召仆診之,六脈微濡。


問之服何藥?


云:凡是當歸、川芎、澀血諸品、丹藥服之皆不作效。


仆遂合《博濟方》伏龍肝散,兼白礬丸,服之愈。


治婦人血海不調,因虛冷成積,經絡無定,赤白帶下,崩中不止,面色痿黃,胎氣多損。


(三方出《博濟》)


白茯苓 青木香 杜仲 菖蒲 乾地黃 柏子仁 秦艽 青皮 菟絲子 訶子皮 當歸艾葉 青石脂 五加皮 牛角 烏賊骨(等分)


上為末,每日空心,以糯米粥一盞,將一匙粥攤溫,抄藥一錢,相和吃下,後吃餘粥。


或有胎息,用鯉魚糯米粥下。


治冷白帶下。


桑寄生 芍藥 柏葉(各四分) 桑耳 禹餘糧(各六分) 吳茱萸 乾地黃(各八分)


烏賊骨(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用飯飲調下二錢匕。


治白崩中不絕。


牡蠣 禹餘糧 鼉甲(各六分) 黃皮 阿膠 烏賊骨 續斷 白芷(各四分) 當歸 赤石脂(各六分) 白石脂 龍骨(各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帶下。


茅花(一握,炒) 棕櫚炭(三寸) 嫩蓮葉(三張) 甘草節(一錢)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治赤白帶下,骨立者。(崔元弼方)


地榆(一斤,洗,銼),用水三升,煮至一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聖惠方》治漏下五色,亦治嘔血。


地榆(三兩,銼。《本草》注云: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余蝕,五曰子臟堅,六曰子門僻,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曰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不足),用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熱服一合。


治婦人漏下不斷方。


亂髮(皂莢水洗,燒,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一錢。


又一方:鹿角燒灰,細研,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又一方:桃仁燒灰,細研,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千金》溫經湯 治女人曾經小產,或帶下三十六病,腹脹、唇口乾,日暮發熱,小腹急痛,手足煩熱,大腑不調,時時泄利,經脈不調,久不懷孕。


吳茱萸(三兩) 白芍藥 當歸 芎 (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半夏(各二兩半)


人參 阿膠(粉炒) 牡丹皮(去心) 甘草 桂心(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忌生冷、羊肉、生蔥、海藻、菘菜等。(《千金方》同)


治衝任虛損,月水過多,崩漏帶下,淋瀝不斷,腰腹重痛。


凡是五色帶疾,並皆治之。


(男天德續添)


禹餘糧( 赤,釅醋中淬,如此者七次,細研,水飛,挹干,稱三兩) 赤石脂( ) 龍骨( ,石器研,各一兩) 白芍藥 川芎 附子 熟地黃 當歸(各一兩) 乾薑(炮) 肉桂(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米飲調下,空心,食前,一日二服。


文仲治婦人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方。


禹餘糧( ,研) 赤石脂( ,研) 牡蠣( ,研) 桂心 烏賊骨(去皮) 伏龍肝(炒,研)


上等分為末。溫酒調下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


又一方:鹿茸(酥炙) 當歸(各二兩) 蒲黃(半兩,炒)


上三味為末,溫酒調下五分匕,日三服。


又一方:京墨為末二匕。若燒露蜂房為末,三指撮,酒調服。


又一方:常炙豬腎食之。


《千金》療婦人白崩中方。


乾地黃(四兩) 芎 阿膠 桂心 赤石脂 小薊根(各二兩) 伏龍肝(七枚,如雞子大)


上七味切,以酒六升,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入膠令烊,分為三服,日三服。(《千金翼》有白馬通汁二升,用白石脂)


治婦人血海久虛,經候不利,赤白帶下,血氣衝心,多發刺痛,四肢困煩。(《博濟方》)


沉香(三分) 牡丹皮(去心) 赤芍藥 當歸 桂心 川芎 黃 (去蘆,蜜炙) 人參茯苓 山藥 白芷 橘紅 吳茱萸(泡七次,炒) 白巴戟(去心) 木香 牛膝(酒洗,去苗) 枳殼(去穰,麩炒) 肉豆蔻 製厚朴 生乾薑 白龍骨(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若心腹痛,煎白芷酒下。


《廣濟》治帶下病方。


芍藥七兩,熬,令黑,為末。


每服三錢匕,以酒調下。


《千金》治帶下方,脈數者可用。


枸杞根(一斤) 生地黃(五斤)


上二味,以酒一斗,煮取五升,分為三服。


暖血海,實衝任。


治子宮虛弱,風寒客滯,因而斷緒不成孕育。


及數嘗墮胎,或帶下赤白,漏下五色,頭目虛暈,吸吸少氣,胸腹苦滿,心下煩悸,臍腹刺痛,連引腰背,下血過多,兩脅牽急,嘔吐不食,面色青黃,肌膚瘦瘁,寢常自汗。


禹餘糧(制,一兩) 白薑(炮) 芍藥 白芷 川椒(制) 阿膠(粉炒) 艾葉(制)


川芎(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米飲下。


或溫酒、醋湯亦得。


常服溫補胞室,和養血氣,光澤顏色,消散風冷,退除百病,自成孕育,性平不熱。


竹茹丸 治婦人赤白帶下。(方見崩暴下血不止方)


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龐安常方)


熟地黃(一兩一分) 山茱萸 蕪荑仁(各一兩) 乾薑(三分) 白芍藥(微炒) 代赭石(各一兩) 白僵蠶 厚朴(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五十丸,日三服。


許學士云:凡婦人有白帶是第一病,令人不產育,宜速治之。此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有此病,所以專為帶下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4:57:46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一●調經門●婦人白濁白淫方論第十八

 

論曰:夫婦人小便白濁、白淫者,皆由心腎不交養,水火不升降;


或由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


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溲便之道,胞冷腎損,故有白濁、白淫,宜服《局方》金鎖正元丹。


或因心虛而得者,宜服平補鎮心丹、降心丹、威喜丸。


若因思慮過當,致使陰陽不分,清濁相干而成白濁者,然思則傷脾故也。


宜用四七湯吞白丸子,此藥極能分利,(方見《簡易方》)。


更宜小烏沉湯,每貼加茯苓一錢重,益智二十枚、去殼,碾鹽,煎服。


治血臟久冷,腹脹疼痛,小便濃白如泔。


薑黃散。


片子薑黃(二兩) 大附子(炮,一兩) 赤芍藥 柳桂 紅藍子 三棱(各半兩) 牡丹皮 芫花(醋浸,炒) 木香 郁李仁(去皮) 沒藥(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酒煎服。


如腹痛用當歸、沒藥為末,以水七分,酒三分,同煎至七分,熱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4:58:09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一●調經門●婦人天癸過期經脈不調方論第十九


許學士云:婦人天癸過期而經脈不調,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


《素問》云:七損七益。


謂女子七七數盡,而經脈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


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服當歸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黃芩 白朮(各半兩) 山茱萸肉(兩半)


上為細末,空心、食前,溫酒調下二錢,日三。


如冷者。


去黃芩,加桂心一兩。


補氣固血。


治本臟因虛生寒,月經行多。


或來不及期,腹痛怯風,臟腑不和。


鹿茸 五味子 蓯蓉 杜仲 赤石脂(各一兩) 吳茱萸 附子 乾薑 黑龍骨 肉豆蔻白茯苓(各半兩) 乾地黃(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食前,熱米飲吞下五、七十丸。


一月後血氣已安,去龍骨,加沉香半兩,可以常服。


中年以後婦人,最宜服此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4:58:35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一●調經門●婦人血分水分腫滿方論第二十


夫婦人腫滿,若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


水化為血,血不通則復化為水矣,宜椒仁丸。


若先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宜服葶藶丸。


治血分,椒仁丸。


椒仁 甘遂 續隨子(去皮,研) 附子 郁李仁 黑牽牛 五靈脂(碎之,炒) 當歸吳茱萸 延胡索(各半兩) 芫花(醋浸一宿,炒黃) 石膏(各一分) 信砒 膽礬(各一錢) 斑蝥(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青(各三十枚。去頭、足、翅,糯米炒黃)


上為細末,面作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


治經脈不利,即為水。


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名曰血分。


其候與水相類,醫作水治之,非也。


宜此方。(《養生必用》)

 

人參 當歸 大黃(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焙) 桂心 瞿麥穗 赤芍藥白茯苓(各半兩) 葶藶(炒,別研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


治水分,葶藶丸。(《王氏指迷方》)


葶藶(炒,別研) 續隨子(去殼,各半兩。研) 干筍末(一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


如大便利者,減續隨子、葶藶各一分,加白朮半兩。


又有腸覃、臚脹、脾氣、血氣、血蠱、水蠱、石蠱、血癭(此數證亦與腫相類),並見後拾遺門。(出二十四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01:03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

 

經脈不調,眾疾生焉,故以次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01:45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極一方》總論第一


夫天地造端於夫婦,乾坤配合於陰陽,雖清濁動靜之不同,而成像效法之有類。


原茲婦人之病與男子不同者,亦有數焉。


古方以婦人病比男子十倍難治,不亦言之深乎!


但三十六病,產蓐一門,男子無之。


其余外傷風、暑、寒、濕,內積喜、怒、憂、思、飲食、房勞、虛實、寒熱,悉與丈夫一同也。


依源治療,可得而知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02:1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產寶方》論第二


古書治婦人別著方論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況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


蓋女子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之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治之難瘥。


況懷胎、妊娠而挾病也,不特避其毒藥,仍須審其虛實、冷熱而調治之,無使妄投湯劑,以致夭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02:52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博濟方》論第三


夫人將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虛而干之。


或作之於經絡,或循入於腹中,內受風邪,脾胃虛弱,故不能消於飲食也。


食既不充,榮衛凝澀,肌膚黃燥,面不光澤。


若大腸氣虛,則變為下利。


若流入關元,致絕子嗣,隨其所傷而變成疾。醫經云:凡婦人三十六種病,皆由子臟冷熱,勞損而挾帶下,起於胞內也。


是故衝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會海。


婦人之病,皆見手少陰、太陽之經而候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04:1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寇宗論第四


治婦人雖有別科,然亦有不能盡聖人之法者。


今豪足之家,居奧室之中,處帷幔之內,復以帛手臂,既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殫切脈之巧,四者有二闕焉。


黃帝有言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色澤已浮,謂之易已;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


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又曰: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


若患人脈病不相應,既不得見其形,醫人止據脈供藥,其可得乎?


如此言之,於能盡其術也。


此醫家之通患,世不能革。


醫者不免盡理質問,病家見所問繁,逮為醫業不精,往往得藥不肯服,似此甚多。


扁鵲見齊侯之色,尚不肯信,況其不得見者乎?


嗚呼!


可謂難也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14:53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 眾疾門●通用方序論第五


夫通用方者,蓋產前、產後皆可用也。


或一方而治數十證,不可入於專門,皆是名賢所處。


世之常用有效之方,雖曰通用,亦不可刻舟求劍、按圖索驥而膠柱者也。


治婦人經病,或先或後,或多或少,疼痛不一。


腰、足、腹中痛,或崩中漏下,或半產惡露多,或停留不出


妊娠腹痛下血、胎不安,產後塊不散;


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服之如神。


張聲道云:此方治婦人百疾,只是四物東加茱萸煎服。


若陽臟,少使茱萸;


若陰臟,多使茱萸。


吳興周端仁郎中,傾赴省試,照矚。


一鄰案出場云:某本醫家,凡婦人百病,只是四物東加茱萸,無不效者。


謹以此為報。(徐明仲方加香附子)


當歸 白芍藥 川芎(陸氏云:川芎減半) 生乾地黃(洗,焙。《養生必用方》熟者,


《和劑》亦然。《本草》云:男子宜熟者,女子宜生者,合用生者為是)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取六釐清者,帶熱服,食前。


若平常血氣不調及常服,只用本方。


日二、三服。


治經血凝滯。


腹內血氣作疼,加莪朮、官桂等分用之。(王碩膚云:熟地黃滯血,安能止痛?不若用五味子代之)


如因產後欲推陳致新,補血海,治諸疾,加生薑煎。


若胎動不安,下血,每服加艾葉五、七片,更加蔥白、阿膠末,減四味之半,當歸用小半。


如疾勢甚者,以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熟艾一塊如雞子大,阿膠五、七片,煎至二盞半,去滓分作四服,一日令盡。


(一方有粉草、乾薑、黃 )日二、三服,至二臘(以一七日為一臘)以前,產後每日可一、二服。


如氣虛弱,血海不調,服一月不妨。


如產後被驚,氣滯、種種積滯敗血,一月內惡物微少,敗血作病。


或脹或疼,胸膈脹悶、或發寒熱,四肢疼痛,加延胡索、沒藥、香白芷,與四物等分,為細末,淡醋湯或童子小便、酒調下。


如血風於產後乘虛發作,或產後傷風,頭痛發熱,百骨節痛,加荊芥穗、天麻、香附子、石膏、藿香各一分,四物料共一兩中加之。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服。


如虛熱心煩,與血相搏,口舌乾渴,欲飲水者,加栝蔞根一兩,麥門冬(去心)三分。


如腹刺痛,惡物不下,加當歸、芍藥各一分。


如血崩不止,加熟地黃、蒲黃各一兩。


嘔逆,加白朮、人參各半兩。


如寒熱往來,加炮了乾薑、牡丹皮各一分。


因熱生風,加川芎一分、柴胡半兩。


腹脹加厚朴、枳實各一分。


身熱脈數,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


如臟腑滑泄,加桂心、附子(炮熟)各一分。


若虛煩不睡,加竹葉、人參各一分。


煩躁引飲,頭痛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


若水停心下,微吐逆,加木豬苓、防己各三分同煎。


若平常些少虛眩,肢體瘦倦,月信不調,只用生薑、薄荷,如常煎服。


(此是婦人常服之藥。蓋味寡而性緩,效遲而功深)


一方治婦人血虛,心腹痛不可忍者,去地黃加乾薑,名四神湯。


治老人風秘,加青皮等分,煎服。


一方治小便澀,大便秘,加大黃、桃仁(去皮尖,炒黃)減半煎。


一方治血痢不止,加阿膠、艾藥煎。(陳氏方治痢疾,腹痛難忍,以此名六物湯)


一方治婦人腹痛作聲,經脈不快,加熟地黃一倍,添桂心半倍煎。治瘡疾加荊芥,酒煎常服。


一方添柴胡,名五神湯。柴胡大能補虛,退虛熱。


一方以四物湯共四兩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以療年高婦人白帶,又良

驗也,請詳用之。


一方四物湯共四兩,加甘草半兩,細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八丸,酒、醋共半錢,溫湯同化,調停下,名當

歸煎。


去敗血,生好血。如人行五裡,再進一丸,無時候。(用生地黃為正)此藥不知起於何代。


或云始自魏‧華佗。


按巢氏云:佗之術精微,方類單省。


傳稱佗術針灸不過數處。


《千金方》云:自三代以來,醫方藥論未有如此詳備者。


其間有漢、晉名公諸方。


今《產寶方》乃末梁時節度巡官昝殷所撰。


其中有四物散。

 


國朝太平興國中修入《聖惠方》者數方,自後醫者易散為湯,雖無傑特之功,但善用者,若馭良馬以意驅策

之,則隨意無所不至,自可珍也。


自皇朝以來,名醫於此四物中增損品味隨意,虛實寒燠,無不得其效者,然亦非止婦人之疾可用而已。


川芎(洗) 當歸 桂心(不見火) 白芍藥(洗)


上四味,各為細末,取淨一兩,各隨病證加減用。


產前初覺胎動,川芎、芍藥各半錢,米飲下。


臨產腹痛甚,川芎、芍藥、當歸各半錢,桂末一錢,(溫酒下,扶產婦營運。)


產後惡露未快,川芎、當歸各半錢,童子小便調下。


仍時時打醋炭,令香不絕,則血脈自收,安樂無病。


切不可妄投藥,恐逐血過多,則心虛氣劣。


三日內只服當歸、川芎末各一錢,童便調下,日三服。


三日後只服四順理中丸,空心,童子小便吞下。


七日內補虛,當歸、川芎末各一錢,童子小便或米飲調下;


七日外,方可服補藥。


補得太早,則留住惡血。


才平善,四味各半錢,童便調下。


產後頭昏目暈,川芎、芍藥、當歸末各半錢,童子小便調下。


未盈月、已盈月,四味各半錢,水一盞,煎至八分溫服。


腹痛,當歸末一錢,桂心末半錢,童子小便調下。


心胸煩悶,當歸、芍藥各一錢,童子小便調下。


惡露過多,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童子小便調下。


大便冷,用理中丸,水一盞,煎八分溫服。


治產前、產後腹痛,體熱頭痛及諸疾。


才產了,未進別物,即先服此藥。


能除諸疾,逐敗血,生新血。


川芎(二兩) 川當歸(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酒二分,煎七分溫服。


一方為粗末,每服四錢。


水七分,酒三分,同煎至七分熱服。


將產前先安排此藥,將兩服藥末煎之,產了速進之。


三日內,日二服;


三日外,日一服。


一方名芎歸湯,只是此二味等分, 咀,水煎。


專治失血,傷胎去血,產後去血,崩中去血,金瘡去血,拔牙去血不止,及一切去血過多,心煩眩暈,悶絕不省人事,頭重目暗,舉頭欲倒,悉能治之。


若產後眩暈,宜加芍藥服之。


一名桂香散,治產後腹疼不可忍者,加桂心,等分酒與童子小便合煎,服之立效。


一名當歸湯,治妊娠子死或未死,胎動不安。


每服用酒、水合煎,連進數服。


胎若已死,服之便下;


若未死,其胎即安。


此經累效,萬不失一。


一名琥珀散,臨月服之,則縮胎易產。


兼治產後諸疾。


一名羊肉湯,治虛損羸乏,腹中疼痛,往來寒熱,吸吸少氣,不能支持,頭眩自汗,腹內拘急。每服用精羊

肉一兩,薑十片,水二盞,煎至六分,溫服。


一名君臣散,治婦人、室女心腹 痛,經脈不調,用水煎服。


若妊婦胎氣不安,產後諸疾,加酒煎服。


一名芎當散,治婦人血氣,上喘下腫。


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煎艾湯調下。


又治產後損身,血衝心及腹脹氣絕者,神驗。


難生倒橫,子死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水一盞,入童子小便一盞,藥末四錢,煎至一盞,以上分為二

服,未效再作。


產後惡血注心,迷悶喘急,腹痛依前,用黑豆加生薑自然汁半合煎服。


又此藥兼治臟毒,每服一錢半,入炒槐花末半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無時候服。


三日取下血塊,即愈。


如產後頭痛,加荊芥煎。


如吐血,亦宜服。


論丹參散主治(出《明理方》論) 四物湯,婦人多用者,以其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


惟丹參散一味,其主治頗相類。


何者?


以其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


大類當歸、地黃、芍藥、川芎也。


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並治之。兼治冷熱勞暖,脊痛,骨節

煩疼。


丹參(不以多少,去土,切)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勞,無時候服。


(一方名不換金丸。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一名勝金丹,有沉香)


治婦人久虛無子;


產前產後一切病患。


兼療男子下虛無力。


此藥能安胎催生,妊娠、臨月服五、七丸,產時減痛。


婦人無子,是子宮冷,如服二十丸,男女自至。


又治積年血風,腳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及治產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失蓋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浮腫無力,血勞、虛勞,小便不禁,中風不語,口噤,產後痢疾,消渴,眼前見鬼,迷運,敗血上衝,寒熱頭痛,面色痿黃,淋澀諸疾,血下無度,血痢不止,飲食無味,產後傷寒,虛煩勞悶,產後血癖,產後羸瘦。


凡婦人眾疾,不論年月日深,並皆治之。


白芍藥 本 石脂(赤、白皆可) 川芎(不見火) 牡丹皮 當歸 白茯苓 人參 白薇白芷 桂心 延

胡索 白朮 沒藥 甘草(炙,江西安撫司沒藥,甘草減半)


上十五味,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


初產了並用熱醋湯下,空心、食前。


此方系王承宣祖傳渠家。


凡婦人懷身,便服此藥,甚神妙,常服尤好。


系在京師於能家傳到。


專治婦人諸疾。產前產後風虛痼冷,手足僵痹,豆淋酒化下。


血風頭痛,產後中風,荊芥酒化下。


產前、產後痰涎咳嗽,桑白皮湯下。


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血氣攻刺,腰脅重痛,溫酒化下。


經脈不通,產後血喘,蘇木、人參煎湯化下。


血崩不止,赤白帶下,側柏燒灰調酒下。


妊娠將理失宜,或因驚動,痛極妨悶,漏胎下血,膠艾煎湯化下。


臨產艱難,乳香研,酒化下。


子死腹中,胎衣不下,用朴硝三錢重研細,童便和酒化下。


產後勞倦,傷敗血氣,如瘧寒熱,遍身疼痛,喘嗽盜汗,地黃、烏梅煎湯化下。


產後敗血,浮腫,薑汁少許和酒半盞化下。


產前服之則安胎;


臨產亦易產;


產後則逐出惡血,不生諸疾;


用童便和酒化下。


常服活血駐顏,大暖血海,升降陰陽,滋養榮衛。


或子宮久冷,多病少子,能久服之,見效立致。


忌生冷、油膩魚腥、豬母、白豬,一切毒物。


當歸 白芍藥 川芎 石斛(酒炒) 香附子(炒) 糯米(各二兩,炒) 降真香(細銼) 熟地黃(各

四兩) 秦艽 貝母(去心) 羌活 桂心 粉草 乾薑(炮) 北細辛 牡丹皮 大豆卷(炒) 茴香(

炒) 枳殼(去穰,麩炒) 延胡索 白芷(各一兩) 人參 木香石膏( ) 沉香 黃芩(各半兩) 

川椒(三分) 交加(修制,八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兩作七丸。


依前服餌,常服,溫酒化下。(檀峰曉公方)


治產前、後百病。


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產後中風尤妙。


生地黃(一斤,研取自然汁) 生薑(十二兩,研取自然汁)


上將地黃汁炒生薑滓,薑汁炒地黃滓,各稍干,焙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尋常腹痛亦宜服,產後尤不可闕。


治榮衛不和,月經湛濁。


大能滋養血絡,逐散惡血。


臍腹撮痛,腰腿重墜,血經諸疾,並皆治之。


生薑(十二兩) 生地黃(一斤,取二味制度如前法) 白芍藥 延胡索(醋紙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 

當歸 桂心(各一兩) 紅花(炒,無惡血不用) 沒藥(別研,各半兩) 蒲黃(一兩,隔紙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如月經不依常,蘇木煎酒調下。


若腰疼,用糖球子煎酒調下,無時候。


治婦人諸疾。(出《經驗婦人方》)


半夏(薑汁製,炒) 人參(各半兩) 食茱萸(醋炒) 製厚朴(各一兩一分) 澤蘭葉(二兩半) 甘

草 蟬蛻(炒) 白芍藥 石膏 蠶蛻(炒用,如無,以蠶故紙三張代)


白朮 當歸 羌活 熟地黃(洗,焙) 白茯苓(各二兩) 防風 乾薑 柏子仁 蒼朮 白薇木香 黃 

川牛膝 附子 白蕪荑(與蟬蛻同炒,然此方無蟬蛻,想馬鳴蛻是也) 川芎 本(各一兩) 川椒 苦梗

(各三兩) 白芷(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九錢重,分作十丸。


切記煉蜜無令太過及生。


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狀如勞疾,黃煎酒下。


血氣痛,燒秤錘淬酒下。


產前安胎用醋湯下;


產後諸疾用酒或鹽湯下。


產前、產後瀉,用米飲送下。


男子、婦人牙疼,用半丸揩痛處,良久鹽湯咽下。


產前、產後血悶,用童子小便送下。


經脈不調,用紅花煎酒送下。


產後風毒,生瘡疥,荊芥茶下。


冷痰、翻胃、醋心,干嚼下。


婦人子宮久冷,崩漏赤白帶下,用童子小便、米醋、好酒一處,暖熱下。


常服。


川芎 白芍藥 黃 當歸 人參 陳皮(各半兩) 白朮 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


產前服之則安胎,產後惡血不盡、胎衣不下方。


川芎 羌活(二味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七分盞,酒少許,煎七沸,溫服。


生地黃(一斤) 生薑(一斤,二味修制如前交加散) 當歸 川芎 牡丹皮 芍藥 莪朮蒲黃 香白芷 

羌活(八味各炒) 桂心(不見火) 熟地黃(炒)


上十味各一兩,同煎二味為細末,於瓷盒內收之(湯使於後)。


婦人冷氣痛,並血海不調,膈氣,炒薑、酒下二錢。


產後胞衣不下,暖酒調下二錢。


產婦臨月,日進三服,則滑胎易產,溫酒調二錢。


產後血犯心,眼見鬼神,用童便半盞、酒半盞同煎,調二錢。


婦人久服,則顏色紅白,無血來相攻,一生無子者,久服則有孕。


此藥治療婦人百病,空心,日午、食前,日二服。


產後百病,並暖酒調下。


治婦人胎前、產後血氣諸疾。(出《明理方》論)


木香(半分,炮) 三棱 莪朮 白朮(各二兩) 枳殼(去穰,麩炒黃) 白茯苓 當歸延胡索 人參 

熟地黃(洗) 丹皮 粉草(各半兩)


上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常服,溫酒吞下。


湯使於後。


胎前渾身並腳手痛,炒薑,酒下。


胎前腹內疼,並安胎,紫草煎酒下。


胎前嘔逆吐食,糯米飲下。


胎前飲食不得,渾身倦怠,豆淋酒下。


胎前渾身發熱,甘草湯下。


胎前咳嗽,煨薑、鹽湯下。


胎前頭痛,煨蔥、茶下。


胎前、產後瀉,紫蘇、薑、酒下。


催生胎衣不下,嚼蔥白三寸,暖酒下。


產後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產後下血不止,燒紗帽灰一錢,調酒下。


(無燒灰亦可)產後渾身虛腫,陳皮去白,焙乾,浸酒下。


頭疼,薄荷茶下。


常服,飯飲下。


赤白帶下,燒棕櫚灰三錢,調酒下。


久年血氣成塊,築心痛,溫酒下;


炒薑、酒下;


及良薑浸酒下皆可。


婦人、室女紅脈不通,煎紅花蘇木酒下。


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煎當歸酒下。


大小便秘結,燈心煎湯下。


乳汁不行,苦齏煮豬蹄羹下;


產後腰疼,煎芍藥酒下。


益榮衛,滋氣血。


經脈不調,心忪倦乏,腰膝疼痛,赤白帶下,五心煩熱,面無顏色,血海久冷,胎孕不固,憎寒壯熱,婦人諸疾,並能治之。


沉香 琥珀(別研) 附子(炮) 川芎 肉桂 五味子 石斛(去根,切,酒蒸,炒)


辰砂(研) 阿膠(各半兩) 沒藥(研) 續斷 蓯蓉(酒洗) 人參 當歸 牛膝(各三分) 木香 

地黃(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酒吞下,日午再服。


滋養榮血,補婦人諸虛,治血海久冷。(二方並出胡氏方)


當歸 川芎 芍藥 人參 麥門冬 牡丹皮 阿膠(各二兩) 琥珀(三分,別研) 酸棗仁(炒) 粉草

 桂心(各一兩) 半夏曲(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


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一日三服。


治婦人百病。(出《三因方》)


吳茱萸 良薑 白薑 當歸 芍藥 延胡索(炒) 椒(炒) 陳皮 青皮 劉寄奴 生地黃 莪朮 川芎

(各一兩) 荷葉灰(四兩) 北艾(二兩) 破故紙(炒,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月水不通,紅花蘇木酒下。


白帶,牡蠣粉酒下。


子宮久冷,白茯苓煎湯下。


赤帶,建茶清下。


血崩,豆淋酒調綿灰下。


胎不安,蜜和酒下。


腸風,陳米飲調百草霜下。


心疼,菖蒲煎酒下。


漏胎下血,烏梅溫酒下。


耳聾,臘茶煎湯下。


胎死不動,斑蝥三個,煎酒下。


腰腳痛,當歸酒下。


胞衣不下,芸苔研,水下。


頭風,薄荷茶下。


血風眼黑,豆粉草湯下。


生瘡,生地黃湯下。


身體疼痛,黃 末調酒下。


四肢浮腫,麝香湯下。


咳嗽喘滿,桑白皮湯下。


腹痛,芍藥末調酒下。


產前、產後白痢,乾薑湯下。


赤者,甘草湯;


雜者,二宜湯常服,溫酒、醋湯任下,並空心、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23:0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此一卷論中風,角弓反張,風痹,手足不隨,偏枯,口噤,口眼 斜,風眩頭痛,血風,心神驚悸,癲狂,骨節痛風,血風走注,瘙癢癮疹,風痰,香港腳,腰痛,諸痰。


以上諸證,雖各有方論,亦要先明其大體,察脈之虛實,辨證之冷熱,相人之強弱,入臟入腑,在絡在經。

首以《局方》調治,未要猛浪用藥。


今之治法,先宜順氣,然後治風,萬不失一。


蓋有中風、中寒、中 、中痰、中氣,皆能令人涎潮昏塞。


所謂朱紫相凌,玉石不分。


醫者不可不詳而究之。如中風若作中氣治之,十愈八九;


中氣若作中風治之,十無一生。


所以疑惑之間,不問中風、中氣,首以蘇合香丸、麝香煎、五積散。


如中痰則有參蘇飲;


如中寒則有理中湯;


如中 則有白虎湯。


如的然見得是中風,如三生飲、木香煮散、排風、續命、風引大小、竹瀝、大八風湯、至寶丹、牛黃清心丸,辨其冷熱虛實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然此疾積襲之久,非一日所能致。


今人服藥,三、五服便責無效,其責醫者亦速矣。


正宜大劑,久服方有其效。


孟 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24:22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


夫中風者,虛風中於人也。


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


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


若不從其鄉來者,名為虛風,賊害萬物。


人體虛者則中之,當時雖不即發,停在肌膚,後或重傷於風,前後重沓,因體虛則發,入臟腑俞。


俞皆在背,中風多從俞入,隨所中之俞而乃發病。


婦人血氣虛損,故令中風也。


當察口眼開闔以別重輕,涎沫有無以明證治。


如眼開口閉,手足不開,涎不作聲者可治。


如眼閉口開,聲如鼾睡,遺尿者死。


至寶丹、蘇合香丸、五積散、(加麝香煎)牛黃清心丸、(見《和劑》方)大八風湯。


(方見偏枯第七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29:21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排風湯


治男子、婦人風虛濕冷,邪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風入五臟等證。(詳見《和劑方》)


白蘚皮 白朮 白芍藥 桂心 川芎 當歸 防風 杏仁(去皮尖,麩炒) 甘草(各二兩) 白茯苓 麻黃(去節) 獨活(各三兩)


上 咀,每服三錢。


水一盞半,生薑四片,煎成八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癸丑春,有一婦人,年四十四、五,其證說話氣短,足弱,行得數步則口若含霜。


七十日內三次經行,遇行則口冷,頭目眩暈,足冷則透心冷痛。


每行則口中冷,氣不相續,有時鼻中熱,面赤翕然而熱。身體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隨,不能俯仰,冷痹骨痛,有時悲傷;


夢與前夫相隨,則上氣奄然而極,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卻能食,如此僅一年許。


醫者投熱藥則面翕然而熱,氣滿胸中,咽中窒塞,悶厥;


投冷藥則瀉。


又一醫者以十全湯服之,則發煩躁,心驚而跳。


一醫者以雙和湯服之,覺得面上與腹中甚如火 ,心愈驚,欲吐不吐,大便秘,裡急後重。


求仆診之,六脈弦緩,喜見於春,此是可治之疾。


未供藥間,忽然吐瀉,瀉後覺肛門如火,雖瀉六次、卻不多。


仆一時識證未盡,且與俞山人降氣湯八服。


次日診之,脈差有力,云服藥之後,覺鼻中熱,心煩悶絕,齒噤。


與參蘇飲八服,黃連丸二兩許。


越三日,云服藥之後,其疾如故。


與茯苓補心湯服之,皆無效。


仆以脈證詳之,只有排風湯甚對此證。


或曰:何以見得是此證?


一、能食飲,此風飢也;


二、七十日三次經行,此是榮經有風,血得風散也;


三、頭目眩暈,此肝風也;


四、面赤翕然而熱,悲傷,此心風也;


五、身體不仁,不能行步,夢與前夫相隨,此脾風也;


六、手足不隨,腰痛難以俯仰,冷痹骨疼,此腎風也。


諸有此疾,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惚多忘,真排風湯證也。


或曰風脈當浮,今脈弦緩微弱,恐非風也。


答曰:風無一定之脈,大抵此證虛極生風。


然排風湯所用之藥有十全大補湯料,亦有平補之意,卻不僭燥。


共十服。


三日,云服之有效。


脈亦差勝,只是心中如煙生,似有微熱,大便尚秘。


此真是風證,再與排風湯十服,兼牛黃清心丸、皂角丸助之。


越三日,云服前藥一、二日,大煩躁,於熱諸證悉除。


只是足弱不能支持,脈亦弱,予秘傳降氣湯十服。


又越三日云諸證悉退,只是夢裡虛驚,大便滑泄,如食傷相似,奏廁頻數,脈尚弱。


與五積散數服,加人參、鹽煎,兼感應丸即愈。


自後云,皆無恙矣。


但上重而頭眩,不能久立久坐,服與排風湯,則脫然安矣。


以此方之藥依上法,不可杜撰、臆度處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30:46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三生飲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聲,痰氣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

 

兼治痰厥、飲厥及氣虛眩暈,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兩) 生烏頭(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兩,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兩。


水二大盞,生薑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細辛、皂角各少許為細末。


或只用半夏為細末,用少許以蘆管吹入鼻中,俟噴嚏,其人少蘇,然後進藥。


如氣盛人,只用南星五錢重,木香一錢,加生薑十四片,煎作兩服飲之,名星香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31:12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參蘇飲


治痰飲停積胸中,中脘閉塞,嘔吐痰涎,眩暈嘈煩,忪悸噦逆;及痰氣中人,停留關節,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嘔,頭疼發熱,狀如傷寒。


人參 紫蘇葉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陳皮 枳殼(制) 苦梗(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腹痛加芍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31:40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木香煮散


治左癱右瘓,並素有風濕,諸藥不效。


常服調氣、進食、寬中。(《蘇沈良方》言之甚詳)


羌活 麻黃(去節,各一兩) 防風(三分) 白朮 陳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檳榔牛膝 大川烏(炮) 草豆蔻(連皮,煨) 杏仁(去皮尖,麩炒) 人參 白茯苓 川芎當歸 甘草 桂心(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重。


水一大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熱服。


大便不通加大黃。


心腹脹加苦葶藶、滑石。


膈上壅滯,咳嗽氣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門冬、知母。


繆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風,不省人事,無汗有痰,已辦後事,眾醫為不可活也。


召仆診之,六脈浮緩,脾脈溢關,此真風脈也。


先投參蘇飲六服,先寬氣下痰,次以木香煮散而愈。


又享十年之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32:08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附子理中湯


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


昔有武士守邊,大雪出帳外觀瞻,忽然暈倒,時時繼作,隨行醫官灌以此藥,兩劑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參(去蘆) 乾薑(炮) 甘草(炙) 白朮(等分)


上細銼,每服四錢重。


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時候服。


口噤,斡開灌之。


開慶己未年七月間,裕齋馬觀文夫人曹氏,病氣弱倦怠,四肢厥冷,惡寒自汗,不進飲食。


一醫作伏暑治之,投暑藥;


一醫作虛寒治之,投熱藥;


無效。


召仆診之,六脈雖弱而兩關差甚。


裕齋問曰:此何證也?


仆答曰:以脈說之,六部雖弱而關獨甚,此中焦寒也。


中焦者,脾也;


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證,必有腹痛、吐瀉之證。


今四肢厥冷,四肢屬脾,是脾胃虛冷,無可疑者。


答曰:未見有腹痛、吐瀉之證,合用何藥治之?


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湯。


未服藥間,旋即腹痛而瀉,莫不神之!


即治此藥,一投而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40:24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加減小續命湯

 

治卒暴中風,不省人事,漸覺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戰掉,語言謇澀,肢體麻痹,神情昏亂,頭目眩重,痰涎並多,筋脈拘攣,不能屈伸,骨節煩疼,不得轉側。


及治諸風,服之皆驗。若治香港腳緩弱,久服得瘥。


久病風人,每遇天色陰晦,節候變更,宜預服之,以防喑啞。


麻黃(去根節) 防己 人參(去蘆) 黃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藥 川芎 杏仁(各一兩) 附子(炮,半兩) 防風(一兩半)


上 咀,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薑七片,棗兩個,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候服。


取汗隨人虛實與所中輕重。


有人腳弱,服此六、七劑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遠志。


骨節煩痛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


心煩多驚者加犀角半兩。


骨節冷痛者倍用桂、附。


嘔逆腹脹者,倍人參,加半夏一兩。


躁悶、大便澀者,去附子,倍芍藥,入竹瀝一合煎服。


臟寒下利者,去防己、黃芩,倍附子一兩,加白朮一兩(《古今錄驗》有白朮,無杏仁)。


《救急》無芎 、杏仁,止十味。


《延年》無防風,(一云違失)


便利、產後失血並老人、小兒,用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語、無所不及。


用麻黃三兩、人參、桂枝、白朮各二兩,無附子、防風、生薑,有當歸一兩。


自汗者,去麻黃、杏仁,加白朮。


腳弱,加牛膝、石斛各一兩。


身疼痛,加秦艽一兩。


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兩。


失音,加杏仁一兩。


(春加麻黃一兩,夏加黃芩三分,秋加當歸四兩,冬加附子半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41:20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方論第一●小風引湯


防風 獨活 細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參 白芍藥 白朮 甘草(等分)上 咀,第服三錢。


水一盞,薑三片,杏仁五個,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如加麻黃、蓯蓉、附子、當歸、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風引湯。


《千金》竹瀝湯 大治熱即生風。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瀝湯 治中風涎潮,譫語昏塞,四肢緩縱。


秦艽 防風 獨活 附子(各一分)上 咀,以水四盞,煎至二盞。


入生地黃汁、淡竹瀝各半盞,再煎四、五沸,去滓,分作四服,無時熱服。


病勢去,以他藥扶持,未愈再作。


近世貴人用之,多有神效。


燒竹瀝法 新竹截尺許長,去節,作兩邊用。


兩磚對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磚上,急著焰火燒之;


磚外兩頭以碗盛瀝,瀝盡,以絹澄清。


夏、秋須沉冷水中,以防瀝酸。


凡大熱、有風人亦可單服。


冷暖隨人,勿過度。荊瀝亦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5 15:44:10 | 只看該作者

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三● 婦人中風角弓反張口噤方論第二


夫婦人角弓反張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


人之陰陽經絡周環於身,風乘虛入於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宜用小續命湯。(方見前)


《活人書》論曰:婦人產後血虛多汗出,喜中風,身體強直,口噤,背反張作痙,治之屬太陽經。


先因傷風,又感寒濕而致然也。


古人謂之 病,外證發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沉遲、弦細,而項背反張、強硬如發癇之狀,此為異耳(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亦有此證)。


當察有汗、無汗,以分剛柔二 (無汗惡寒,名剛 ;有汗不惡寒,名柔 。陽痙屬剛 ,陰痙屬柔 。無汗,葛根湯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凡剛、柔二 ,小續命湯並可與之。有汗者去麻黃,加葛根。若審知剛 者,胸滿口噤,其人臥不著席,腳攣急,咬齒,當行大承氣湯。(《外台》注云:熱而痙者死。熱病痙者,反折螈 ,齒噤 也)。


附術湯、桂心白朮散、附子防風湯、八物白朮湯、桂枝煮散,可選而用之。


(《解惑論》云:合面而臥為陰 ;仰目者為陽 。又云:或因濕寒,發汗多,則發 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37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