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四●拾遺方●《產乳集》將護嬰兒方論】
凡新生兒,坐婆急以綿纏手指,繳去兒口中惡物令盡,不可遲。
若咽入腹中,必生諸疾(《聖惠方》、《寶鑒方》謂之玉銜疾)。
先斷兒臍帶,可只留二寸許。
更看帶中,如有小蟲,急撥去之,留之必生異病。
或以線系扎定,然後洗兒,不然則濕氣入腹,必作臍風之疾(須是坐婆諳練,收生手段輕疾,方得其宜)。
既繃裹了,取生甘草一寸捶銼,用水一合煎濃汁,用綿篆子蘸,令兒咂之,當吐出惡汁盡半合不妨。(今人止以濃煎黃連並甘草汁,以綿篆子蘸,令兒咂。三日以來,以退惡物、大便下,謂之臍屎。此乃忌吐故也)。
好辰砂一字,研細以熟蜜調,置兒口中吮之,以去驚邪,然後飼乳。
自此飼乳之後,須依時量多寡與之,勿令太飽,恐成 奶,久則吐奶,不可節也。
三朝洗兒可用虎頭骨、桃枝、豬膽、金銀煎湯洗之,則兒少驚。(尋常澡浴,用豬膽汁化入湯,即不生瘡疥。)
每日頻就無風處,看兒上並兩頰內,有白泡如膜起者,速以指甲刮破,更生更去之。(《保童必效》謂之鵝口。無,即不須妄動。)
更看舌下,恐生重舌。
皆由兒在胎中,母吃炙爆、肥膩、飲酒、服熱藥所致。(《保童必效》方自有藥治之。)
三日烙臍帶或灸之外,不可別加火艾,恐成驚癇。(舊灸兒臍有二、七壯者,今以七壯為中。)
又天寒時,兒用父母舊衣作衣服,不可用新綿絹,只用舊者。
若太溫暖,則令兒筋骨軟弱。
若天色和暖無風,可令奶婆抱孩兒頻見風日,則血壯氣剛,肌體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
又擇乳母,須精神爽健,情性和悅,肌肉充肥,無諸疾病,知寒溫之宜,能調節乳食。
奶汁濃白,則可以飼兒。
不得與奶母大段酸鹹飲食,仍忌才沖寒或沖熱來便喂兒奶,如此則必成奶癖,或驚疳、瀉痢之疾。
切須忌之。
夜間不得令兒枕臂,須作一、二豆袋,令兒枕兼左右附之,可近乳母之側。
蓋覆衣衾,須露兒頭面。
一向仰臥恐成驚疾,須時復回動之。
夏月須涼蕈,如夜間喂奶,須奶母起身,坐地抱兒喂之。
如陰陽交接之際,切不可喂兒奶,此正謂之交奶也,必生癖。
或換易衣繃,三月房中不可太暖。
奶母不可頻吃酒,恐兒作痰嗽、驚熱、昏眩之疾,至於變蒸。
次第奶乳所傷,夜啼、潮熱之類,自有專於小方脈者,此略見之。
若能調和奶食,並看承愛護如法,則別無疾病,亦不須令兒常服湯藥,此尤宜審之也。(見《楊氏嬰兒論》、《巢氏病源》、《嬰童寶鑒方》、程甫《備要方》)
初生浴兒良日:寅卯酉日大吉,壬申、丁巳、癸巳大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