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貞白醫案●內科●虛癆燒】
周××,男,十三歲,學生,住昆明市財神巷。
1930年4月。
初診:患者病經七、八月,初期畏寒發熱,曾按瘧疾治療未減。
繼見燒熱連綿,咳嗽、聲嘶、痰血、鼻衄、胸脅牽痛,自汗、盜汗、日燥思飲等症,又雜進寒熱補瀉之方多劑,病情加劇,奄奄一息,家屬焦急,延余診治。
時見患者臥床不起,精神萎糜,形容憔悴,面赤唇乾,咳嗽、痰中帶血,聲音嘶啞,日晡及夜間潮燒、盜汗,食少思飲。
大便旬日始一行,小便短赤。
脈象乍按弦數,有時反現濡滑且芤。
舌乾紅,如鏡面。
此緣病邪久羈少陽,燒熱日久,氣津兩傷,灼及真陰,肺燥膽熱,脾弱肝旺,病屬虛癆。
治當首重樞轉,清熱潤燥,兼固氣陰,扶正除邪。
擬方;膽炒柴胡6克醋炒法夏9克酒炒黃芩4-5克 醋炙別甲 12克 醋炒青蒿6克 鮮白茅根30克 大寸冬9克 地骨皮 9克 炒杭芍6克 生甘草3克 白人參6克(另煨兌服) 另用粳米60克 煎湯代水煨藥。
每服兌入梨、藕汁各一匙二診:上方服兩劑,面赤、潮燒略退,咳嗽、痰血、鼻衄較減,但咳時胸脅牽痛,自汗盜汗未止,便秘、溺黃。
口燥未除,思飲,食少。
脈弦數而滑,芤象漸減。
舌仍乾紅、如鏡面。
病勢非輕,治則仍守原意。
處方:白人參6克(另煨兌服) 膽炒柴胡6克 炒杭芍6克 酒炒知母6克廣桔絡6克醋炒法夏9克 酒炒黃芩4.5克 醋炙別甲12克 醋炒青蒿4.5克 地骨皮9克 鮮自茅根30克小紅棗5枚生甘草3克三診:上方服三劑,面赤及脯、夜燒熱較退,咳減,痰血、鼻衄已止,自汗盜汗漸收,思飲亦減,聲嘶漸宣。
食少,形容仍憔悴,大便尚秘,溺仍黃。
脈弦滑微數、芤象已無。
舌上漸布津液,微有薄苔。
此證得樞機,氣津漸回,但病久陰虛,內熱難盡,況脾胃失調,腸燥不潤。
亟宜益氣養陰,清熱潤燥。
處方:白人參6克(另煨兌服) 空沙參9克 大寸冬9克 乾地黃 9克 醋炙別甲9克 銀柴胡6克 炒知母4.5克 地骨皮 9克生甘草3克五仁丸一丸、生蜂蜜一匙調服四診:上方服三劑,燒熱退,便秘亦通,溺黃轉淡,自汗盜汗收斂。
咳少,聲嘶漸復,口中和,思飲食,面色轉現蒼白,仍消瘦。脈滑緩無力,舌紅、苔薄白有津。
此屬病退,氣血兩虛,心脾不足,宜再滋養調理。
處方:蘇條參6克 空沙參6克 大寸冬9克 全當歸12克 炒淮藥9克 炒杭芍6克 廣桔絡6克地骨皮9克云茯神12克甜杏仁6克 炙甘草3克 建蓮子9克(去心) 炒黑小豆 9克五診:上方服三劑後,諸症悉去。
飲食日漸增加,精神較振,僅肌膚瘦弱,顏面蒼白。
病至此,已由險境轉入坦途。
賡續下方,調補滋養,病遂全瘥。
處方:蘇條參6克 空沙參6克 全當歸12g 炒杭芍6克 云茯神12克 建蓮子9克(去心) 炙杷葉3片 炙甘草3克 小紅棗9枚 炒黑小豆9克 東阿膠15克(烊化兌服) 【按】首從少陽樞轉和解,抓住病機變化的主要矛盾。
方中用膽炒的柴胡,醋炒的半夏、別甲,酒炒的黃芩、知母等品,是別出心裁;
以苦辛宣洩,舒運肝膽,佐酸甘化陰,釋開合之機,拓除羈伏已久之病邗。
後連連扶正,滋潤津液氣血,遂起沉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