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磁共振】 物質內的磁矩在外加靜磁場中,會以外加磁場之方向為軸作一進動運動。
在與靜磁場垂直方向加以頻率等於其進動運動頻率之高頻磁場時,作進動運動的磁矩會由此動磁場中吸收能量,發生磁共振現象。
主要的磁共振計有: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和核四極共振(NuclearQuadrupleResonance,NQR)、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EPR),及鐵磁共振(FerromagneticResonance,FMR)等。
在核磁共振中,是由於原子核內質子之磁矩在磁場中之共振現象;
在電子順磁共振中,是順磁物質中電子磁矩之磁共振現象。
磁共振之原理大抵皆類同,茲僅以核磁共振為例說明之。
在核磁共振中,以水為樣品置於靜磁場(如圖,取方向Z:Bz中)(見圖1),其氫原子的價電子購成上下自旋而使其電子自旋抵消,磁矩為零。
但其質子的自旋量子數(見方程式圖2)。
質子的磁矩(μ)會沿著磁場的方向而分開為兩個動態:上自旋與下自旋。
兩動態的能量差是μzB。
在熱平衡條件下,因上自旋能態的能量較低,質子具有上自旋的較下自旋多。
因而就會有一向上之磁矩繞磁場進動。
在與靜磁場垂直方向加一高頻的動磁場,當動磁場的頻率等於進動頻率時,(見方程式圖3),(=h/2π,h是蒲朗克常數)上自旋能態質子會由此高頻磁場中吸收能量wp而跳遷到高能態。
此種吸收能量的磁共振現象可由高頻磁場線路測得。
磁共振現象可用以測知固體內部之磁場,確定品體中之磁性物質,獲得固體的重要資料。
在有機化學中,核磁共振是用來鑑定複雜分子後,決定其結構之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
(周傳心)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