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太極】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4 08:4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4 08:57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太極

 

「太極」一詞,初見於「周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漢儒鄭玄作「周易注」,以為:「極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氣」蓋「太極」一方面為最高至當之理,即所謂「極中之道」;

 

一方面又為天地未判之前混一之元氣,即所謂「淳和未分之氣」。

 

其符號,最初作「一」,天地萬物,皆源於此。

 

故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一」云「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三國吳人虞翻「周易注」亦云:「太極,太一也。」

 

此皆太極之初義。

 

其說與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

 

相若。

 

晉人韓康伯作「周易繫辭注」,云:「夫有必始於,故太極生兩儀也。

 

太極者,稱之稱,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極,況之太極者也。」

 

蓋本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之說以釋太極也。

 

宋儒周敦頤作「太極圖說」云:「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

 

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蓋以為「極」者,宇宙萬有之終極,亦即「絕對」。

 

絕對乃遍在,初無形體可言,亦無名相可依,故曰「無極」。

 

然亦不妨其為普遍、絕對之終極,故曰:「無極而太極」也。

 

「太極」屬本體界,永恆之中,涵有動靜兩潛能,而其外貌是靜。

 

至其發生功能,則入於現象界。

 

其始為動,動之反為靜,靜又復動,如鐘擺然,彼此相續,無有已時。

 

「互為其根」:即指此義。

 

蓋中國傳統哲學,自「易以道陰陽」以還,即欲以一最高原理,說明宇宙現象之變化。

 

而最簡單直捷之方法,莫若以兩相對待之現象,如動靜、剛柔、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出於同一本源,為能挈要提綱,而有條不紊。

 

周敦頤以太極涵動靜二力而生陰陽,即其比較詳明而有系統之說也。

 

朱熹形上之學,以周敦頤「太極圖說注」為根本。

 

嘗作「太極圖說注」,以為:「極是道理之極至,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

 

又釋「無極而太極」之義云:「太極云者,合天地萬物之理而一名之耳。

 

以其無器與形,而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在是,故曰,無極而太極;

 

以其具天地萬物之理,而無器與形,故曰:太極本無極。」

 

是以「無極」為形容詞,為無器形之義;

 

「太極」則為名詞,乃天地人物之終極原理;

 

亦即天地人物之理之總體。

 

此終極原理落於天地人物,則天地人物各有其極。

 

故朱子又云:「太極只是個極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

 

朱子「語類」亦云:「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

 

太極之義,於茲大明。

 

(黃慶萱)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7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2:08 , Processed in 0.08496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