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戰爭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3 10:3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4 08:30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戰爭日

 

廣大的北阿拉伯半島,包括有漢佐治(?ija?)與那齊都(Najd),皆為游牧族住居之處。

 

伊斯蘭前,整個貝都因人之歷史皆為游擊掠奪之記錄,此史實稱之為戰爭日。

 

(Ayymal-'Arab,或稱之為阿拉伯之戰爭日)。

 

此時,雖有極多之搶劫與掠奪,但絕少發生流血事件。

 

伊斯蘭前,漢佐治與那齊都之居民並未發展屬於自己本身的文化。

 

他與鄰族之那巴特(Nabataeans)、帕路米爾(Palmyrenes)、哥善(Ghassnids)、與拉克姆(Lakhmids)比較,則落後甚多。

 

伊斯蘭前,阿拉伯社會之主要推力是榮譽('Il?)。

 

榮譽卻常來自血統氏族與具有傳統美德教養之貴族身分,故每個人都極重視族譜與先祖之功績偉業。

 

個人或其家人在部落戰爭中所貢獻之武功是永垂不朽的。

 

在此社會結構中,個人是無足輕重的,除非成為氏族或部族之一員,而這種榮耀又往往是基於他的武功。

 

戰爭日即為阿拉伯部落間之戰。

 

這種爭一般或因爭一牲口,或為一牧場草地,或為一水泉而引起。

 

往往即藉此機會製造搶奪,以示其在部落爭中所表現的英勇功績。

 

此時,詩人則代表部族發出尖銳的諷刺詩警告敵人,貶黜其酋長。

 

戰爭雙方都戒備森嚴,常作不惜一戰之準備,但貝都因人並非嗜殺者。

 

戰端之初時,僅為數人彼此毆擊。

 

由此引發邊壤地界之衝突或對個人之污辱。

 

由少數人之爭吵遂釀成整個團體之戰事。

 

戰爭常由中立部族之斡旋與干涉而結束。

 

死傷較少之部落支付敵人之死者以撫恤金。

 

如布阿斯戰爭(TheDayofBu'th)發生於伊斯蘭前不久。

 

先知穆罕默德之血族古萊氏族(Qrayshites),也曾發生所謂費嘉爾戰爭(TheDayofal-Fijr)。

 

古萊氏族聯合奇那那族(Kinn)對敵哈瓦泰族(Hawzin)。

 

相傳年輕時的穆罕默德曾參加此部族之爭。

 

據史記載,最早而最有名的貝都因族之戰爭,可追溯至西元五世紀末之巴素式戰爭(?arbal-Bass)。

 

這是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巴庫爾族(Bakr)與塔克利布族(Taghlib)兩基督教部族間之一場大戰。

 

戰因起於巴庫爾族一老婦人之一隻母駱駝為塔克利布族之酋長擊傷。

 

此戰前後延續了四十年之久。

 

另一著名之戰爭是達喜斯(Dhis)蓋布拉(Ghabr')戰爭。

 

戰場在阿拉伯半島中部,阿布斯族('Abs)與其血族朱布揚族(Dhubyn),因賽馬而起戰端。

 

六世紀下半葉詩人恩達爾('Antara)曾參加此戰爭。

 

(張日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2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6:06 , Processed in 0.07812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