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譚延闓】 譚延闓(西元一八七九~一九三○年),幼名寶璐,字組安,別號慈畏,亦作旡畏。
清光緒五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於湖南茶陵原籍。
家世通顯,父譚鍾麟,曾任兩廣總督。
七歲入塾,十四歲應童子試,入府學。
十九歲應院考,中式。
二十四歲,中人。
二十六歲應甲辰(一九○四)科會試,中會元,成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一九○八年,光緒帝卒。
翌年,宣統帝即位,湖南成立諮議局,當選為議長,為從事立憲運動之始。
一九一一年春,出長湖南優級師範,力贊湘人爭路運動。
四月,會同各省立憲派人赴北京向清廷請願速行立憲,不果,失望而歸。
及武昌起義,湖南響應,都督焦達遇難後,遂被推為湖南都督,是為服務中華民國之始。
綏輯境內,出師援鄂,厥功至偉。
民國元年,隸國民黨籍。
二年秋,國民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曾謀響應。
失敗,去職。
五年,袁死後,始回湘主政,六年九月,段祺瑞以傅良佐督湘,延闓遂解職赴滬,力贊國父護法,曾助款。
九年,湘人逐張敬堯,再回湘主政,首倡廢督,並以湘省自治相號召。
旋為湘軍人所扼,辭職赴滬。
十一年八月,國父至滬,時相過從。
十二年二月,隨國父返粵,任大本營內政部長,旋改任建設部長,兼任建國湘軍總司令,率部規復湖南,國父特任為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暨北伐討賊軍總司令。
十月,陳炯明部犯廣州,奉令返師廣州逐之。
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當選為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
九月,國父決計北伐,任為北伐軍總司令。
及北方發生「首都革命」,國父決定北上,乃令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譚延闓辦理大本營事務,主持北伐軍事。
不意國父於十四年三月逝於北京,北伐中挫。
十四年七月,國民政府成立,任國府委員。
十五年一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行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執行委員,並為中央常務委員。
五月,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七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湘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兼任軍長,魯滌平副之。
十二月,至南昌。
十六年春,至武漢。
十六年八月,赴南京,任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暨國民政府委員。
十七年二月,被推為國民政府主席暨中央常務委員,並代理中央政治會議主席。
十月,國民政府改行五院制,開始訓政,任行政院長。
十八年三月,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於南京,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兼中央常務委員。
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督師討逆,譚與立法院長胡漢民共同主持中樞,克盡勞瘁。
終以積勞成疾,於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中風逝世,享年五十有二。
中央明令國葬之。
延闓工書法,擅詩文,有詩文集行世。
(李雲漢)見圖1(譚延闓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