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楊炎】 楊炎(西元七二七~七八一年),字公南,唐鳳翔天興(陝西鳳翔)人。
炎曾祖大寶、祖哲、父播,皆有名於時,門閭以孝行聞。
炎美鬚眉,文藻雄麗,豪爽尚氣,由河西節度掌書記,官至中書舍人。
炎與常袞同掌綸誥,袞長於除書,炎善為德音,自開元以來,言詔制之美者,時稱常、楊。
元載當國,與炎同郡,炎母又為元氏,炎復有文學才望,故載厚遇之,冀其代己。
及載敗,炎坐貶道州司馬。
德宗即位之初,崔祐甫為相,薦炎有文學器用,德宗夙聞其名,拜銀青光祿大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炎以文學器任,早負時譽,及相德宗,天下翕然,想望太平。
唐代舊制,天下財賦皆納於左藏庫。
及第五琦為度支、鹽鐵使,京師豪將,索取無厭,琦不能禁,乃悉以租賦納入大盈內庫,以中人主之意,天子以取給為便,故不復出。
是以天下公賦,為人君私藏,有司無法計其數,國用不能明贏縮,將二十年。
及炎為相,建言財賦皆歸左藏庫,每歲進三、五十萬大盈內庫,不敢闕宮內用度,度支再以歲入全數上聞。
德宗可之。
唐初行租庸調法,其基礎乃在於地籍、戶籍之清楚明白,而後國家之授田與人民之租庸調乃能配合。
至玄宗開元年間,承平日久,不為版籍。
丁口轉死,非舊名矣;
田畝移換,非舊額矣,貧富升降,非舊第矣。
戶部空文,非當時之實。
復以玄宗事邊,戍者死而不返,邊將諱之,不以死聞,故其貫籍不除。
不待安史之亂,唐之戶口、地籍已不實矣。
安史亂後,版籍殘壞,天下兵起,徵求百端。
軍國之用,仰給於度支、轉運二使。
四方征鎮,又自給於節度、都團練使,徵斂之司四,莫相統攝,綱目大壞,租賦之徵漫無準的。
民始不聊生矣。
楊炎有見於此,因請作兩稅法。
其要點為國家所需,量出以制入。
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
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
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
計所取與居者均,使無僥利。
居人之稅,秋夏兩季徵之,習俗有不便者,三次徵納。
租、庸、雜徭全省,而丁額不廢。
田畝之稅,以大曆十四年(七七九)墾田之數為準,而均徵之。
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
自是之後,人不土斷而土著。
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吏不誡而姦無所取,輕重之權始歸朝廷矣。
兩稅法行,所斂有米有錢,初時歲斂錢二千五十餘萬緡,米四百萬斛,以供外用;
錢九百五十餘緡,米一千六百餘萬斛,用供京師。
唐代農業為主,行商數少,不徵田地所產而徵錢,農民因而賤售粟米以繳兩稅,造成糧米因競銷而廉價,結果百姓負擔益為加重。
兩稅法行,並未解決唐代財政困難,橫征暴斂之名目繁多,?
其著者有借商之令,取僦櫃納質錢及粟麥糶於市者,四分取一,長安為之罷市。
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增其本道稅錢。
每緡加二百,德宗詔天下皆增之,百姓益困。
楊炎為相數月,崔祐甫因病,多不視事,喬琳罷知政事,炎遂獨自當國。
炎為祐甫所汲引,祐甫制作,炎多隳之。
炎既掌權,專意報恩復讎。
微恩必報,酬以國家官爵。
感元載恩,專務行載舊事以報之。
載初得罪,劉晏鞫之,及炎為相,先罷晏之轉運、租庸、青苗、鹽鐵等使,貶晏忠州刺史,又於貶所誣殺之。
元載曾請城原城,以遏吐蕃入寇,事未行而載誅。
炎於建中二年(七八一)二月,請城原州(甘肅固原),涇原節度使段秀實以為不宜草草興功。
炎怒,徵秀實為司農卿,以李懷光代之。
懷光法令嚴峻,頻殺大將,涇州裨將劉文喜不納,復求段秀實,否則朱沘。
乃以朱泚代懷光,文喜又不奉詔。
文喜質子吐蕃以求援,閉城拒守。
德宗令朱泚、李懷光政之,城中殺文喜以降。
此皆楊炎以喜怒易帥,結怨涇州將帥,而竟無法城原州。
劉晏為唐代財經名臣,以忠正著稱,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李正己上表請殺晏之罪,指斥朝廷。
炎懼,乃遣腹心分往諸道,以殺晏之罪,委過德宗,德宗知而恨之,始有意誅炎,乃用盧木為相。
木無文學,儀貌寢陋,炎惡而輕之,木亦恨之。
德宗以炎論議疏闊,罷為左僕射。
木復構以他罪,建中二年十月,貶崖州司馬同正,去崖州百里賜死,年五十五。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