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3 10:2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敬與誠】
中國古人言人生的規範,總歸於禮,敬與誠是禮的精神。
周文王演周易八卦為六十四卦,其中兩卦:一曰履?,一曰妄?
履卦上乾下巽,說從於天道,即敬於天之義,故卦辭言「履虎尾,不咥人」。
妄卦上乾下震,動而合乎天,乃誠之至,故卦辭言「元亨,利貞」。
中國文化重在自反,敬與誠為自我反省中必不可缺的兩大操持,無此,則自反之功不成。
關於敬與誠的意義及其重要,張其昀在孔學今義一書第二章人生哲學中,發揮得非常精闢,今錄該節文如下:論語論敬凡十九章,有二十一字,可見孔門對於敬的重視。
敬為西周立國精神,所謂戒慎恐懼,小心翼翼;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小雅小旻)史佚(周初史官)有言曰﹕「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即國情咨文之咨,旨在咨商民意)」這四句話,是千古傳誦的名言。
周公制禮作樂,其一貫精神曰敬與和,樂之本在和,禮之本在敬,和蓄於中,敬攝於外,要使政風民俗,行乎中庸。
此其景象,正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天道流行於民生日用之間,萬物欣欣然有生氣。
然後知天理人情本合為一,不可得而分矣。
孔子曰:「行篤敬。」
(論語靈公)「執事敬。」
(子路)孟子曰:「有禮者,敬人。」
(孟子離婁下)孝經曰:「禮者,敬而已矣。」
程子曰:「敬之一字,聰明睿知,皆由此出。」
程子教人以敬為本,然後心定理明。
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論語顏淵)此即形容敬之氣象。
程子曰:「人交久則敬衰,久而能敬,所以為善。」
程門相傳主一之謂敬,用心專一便是敬。
程子曰:「涵養若一,敬勝百邪。」
敬字只是一個正字,伊川整齊嚴肅四字,恰好形容得一個正字。
張南軒曰:「心在焉,則謂之敬。」
且如方對客談話,而他有所思,雖思之善,亦不敬也﹔才有間斷,便是不敬。
懈心一生,便是自暴自棄。
日用間若不加提策,則怠惰之心生;
怠惰心生,不止於悠悠無所成,而放僻邪侈隨之而至了。
心粗也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
朱子以敬字為聖門第一個字,徹頭徹尾,不可頃刻間斷,千聖相傳,止此一法,有是法然後有以窮天下之理。
朱子曰:「敬須該貫動靜。方其無事而存主不懈,是敬;及其應物而酬酢不亂,亦敬。」
此心能敬,則須臾之頃,便見天理流行,活潑潑地無所滯礙也。
朱子常拈伊川「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二語以為教法。
主敬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致知者,以敬而致之也。力行者,以敬而行之也」。
朱子力申敬不是塊然兀坐,不是全不省事,須求本末內外之交盡,即致知窮理工夫。
不能單靠一邊,只恃一敬字。
此是朱子言敬最要宗旨所在。
恭敬二字之訓,本不甚遠,必欲分之,則就一己言為恭,與人接物為敬。
人能恭敬,則心便開明。
論語所謂「居處恭,執事敬」(子路)是很好的說明。
論語載:「臨之以莊則敬。」
(為政)又﹕「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而)所云不重,即是輕佻。
在上者臨下輕佻,一定引不起在下者對上的尊重。
莊是引致在下者尊重的唯一原因,故可視為端重或厚重。
先總統蔣公曾說﹕「我曾以莊敬自強四字與國人互勉。所謂莊,乃為莊以立身,亦即堂堂正正的做人;所謂敬,乃為敬以治事,亦即切切實實的做事。」
敬之極致謂之誠,誠乃敬之透徹深至。
誠,實也,乃誠實無妄之意。
誠敬可以聯言,為最高度之敬。
大學言誠意,意者心之發,亦即為動機。
所謂正心、誠意,正心為體,誠意為用也。
誠可稱為動能,為修己成物之原動力。
故曰﹕「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中庸言:「誠者天之道」,誠能盡人之性,由人性上達於天命,而實現天人合一,故極富於宗教精神。
敬有敬人、敬事、敬業、敬天,敬天者謂之誠。
論語載﹕「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丘之禱久矣。」
(述而)足見孔子常常祈禱,禱於天,即求諸心。
至誠乃是絕對完全之實在,其表露於天地之心者,謂之天地之正氣﹔表露於個人之心者,謂之浩然之氣。
秉此氣者,「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此宗教信仰所發絕對之威力,亦秉此氣者絕對自由之表現也。
「誠之道,通天命與人性,則可說是縱通上下,此為有極大廣度,而兼極高之強度之道德的心願或心志。」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