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蕭一山】 蕭一山(西方一九○二~一九七八年),江蘇銅山人。
先世系出蘭陵(山東嶧縣東),世族繁夥,今徐州一帶,乃為蕭姓世代之居地。
漢初蕭何與南朝齊、梁二代,均與蘭陵同系。
一山父宗雅,治公羊學,頗有聲譽;
母伏太夫人亦出身名門。
氏早歲隨父讀經史,嶷然不。
十七歲,畢業於山東省立第七中學,嗣入山西大學預科,再轉入北京大學政治系。
修業期間,博覽籍,而於史學發明獨多,遂於課餘之暇,專力著述。
民國十二年,清代通史上卷問世,甚受梁任公之激賞,曾親為之序,時氏年二十有二;
越二年,中卷繼續出版。
北大畢業後,先後受聘於國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與中央大學,膺任教席。
二十一年,先總統蔣公召對垂詢,並資助其赴英入劍橋大學,研究歷史與國際政治,歷時二年。
歸國後,任北平文史政治學院院長,旋應聘去開封,任國立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
並將所著:太平天國叢書第一集、近代祕密社會史料、太平天國詔諭等書付梓。
二十八年,出任國立東北大學文理學院院長。
三十三年,復任西北大學文學院長,並常應廬山軍官訓練團、峨眉訓練團、中央訓練團之邀,擔任講座。
是時,教育部有部聘教授之設,史學一科,全國僅柳貽徵、陳寅恪與蕭氏三人耳。
三十年,氏被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直言讜論,有聲於時。
抗戰勝利後,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祕書長,三年間,處理北方政務及溝通中央與地方之意見,頗費苦心。
自此以後,聲望益著。
行憲後,當選監察委員,霜臺肅政,守正不阿,願「為正統留一支柱」。
來臺後,仍不時在各大學講授清史,化雨普及,多有嘉譽。
復應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之約,編寫清史、曾國藩傳與民族文化概論三書,列入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
四十九年,鄞縣張其昀氏,為保存清代一朝舊典,纂修清史,組織清史編纂委員會,聘蕭氏為副主任委員。
同年,氏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訪問。
歸國後,遂將四十年來竭盡心力所撰寫之清代通史,修訂出版,共得五巨冊,都四百一十萬言。
六十五年,氏以望重,膺任中央評議委員。
綜觀蕭氏一生,自六齡入學,至七十七歲逝世,七十餘年,「非讀,即教,即著,所謂學不厭,教不倦,殆近之矣」(易簀前夕日記)。
其成就最大諸,乃為清代通史一書之完成。
此書為民國初年以來,以一人之力,將有清一代之理亂興衰與典章制度,撰寫的極為完整而有系統。
故出版後,譽傳遐邇,深獲世人之好評。
蕭氏又嘗倡「民族革命史觀」,將中國近三百年來歷史發展之潮流,作有系統之解釋,獨抒所見,自成一家之言。
(張效乾)見圖1(蕭一山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