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電子計算機】 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Computer),俗稱為電腦,與一般市面上只能作平常的加、減、乘、除或簡單運算的計算機(通常稱為計算器,Calculator)不同,它可分為硬體結構(HardWare)及軟體技術(SoftWare)。
硬體是指組成一部計算機的機械裝備,是一群可見、可接觸的物理元件;
軟體包含機器的保養(Maintain)及一群使用者(User)的程式,其目的在使計算機發揮使用功效,這些是由電子計算機廠商提供。
電子計算機依設計的原理,可分為三類:類比式、數位式及混合式,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對數量上的代表與運算上之不同,而以數位式電算機最為精確、快速,用途較為廣泛。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在硬體方面依構造零件的不同,約可分為四期,即機械時期、真空管時期(通常稱為第一代電子計算機)、電晶體時期(第二代)與積體電路時期(第三代);
在軟體方面,先是預儲程式和二進位數字系統,此即計算機系統的開端,各廠商均用自己的機器語言和符號語言系統,只能提供低階語言的編譯與執行,第二期則可提供中階語言如彙集(Assembly)及高階語言如福傳(FORTRAN)、商用語言(COBOL)、結構化程式(PL/1),第三期則有複程式(Multi-programing)的使用,可同時預儲及相間執行兩個以上的程式,即時(Real-time)、分時(Time-sharing)系統及終端機(Terminal)亦開始使用,並配合通訊設備,連接不同機型電算機,更使計算機之功能發揮到極點,故亦有人稱此時期為第三代半。
電子計算機的硬體組織可分為五大部門,即輸入部門(InputUnit)、儲存或記憶部門(StorageorMemoryUnit)、控制部門(ControlUnit)及輸出部門(OutputUnit),其中輸入、輸出部門簡稱I/O,如打卡機、讀卡機、磁帶機、磁碟機、紙帶機、終端機、列表機等,是為周邊處理部門(PerpheralUnit),其他部門則合稱為中央處理部門(CentralProcessingUnit,簡稱C.P.U.),如磁心、磁鼓、磁膜導線、磁碟、磁帶、資料池等。
電子計算機不但可以精確且快速的處理大量資料,而且可以代替枯燥或人工無法運算的複雜工作,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
在科學上常用的模擬(Simulation);
在數學研究上,如數值分析中的解微分方程,作業研究中的線性規劃;
在工商業上,如人事管理、物料管理、帳務管理、薪資管理、市場調查;
在政府機關常做的戶口普查、稅務管理、社會調查、犯罪調查、選舉記票;
在學校,可供學生實習、教務、會計、人事、物料電腦化、圖書管理、電腦教學、教授個人研究的電腦;
在醫院裏的病例、醫藥、繳費等資料,不勝枚舉,而且與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關。
(鄭嘉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