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畫琺瑯】 畫琺瑯,就是以琺瑯色料為繪畫的色料,將之施繪於器物的表面,在攝氏六百度到八百度之間燒成的一種裝飾方法。
琺瑯色彩施繪的各式器物,在材料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陶瓷器,如畫琺瑯的宜興砂器,為陶器畫琺瑯的代表,而古月軒則為瓷胎畫琺瑯之代表;
另一類畫琺瑯則施繪於金屬胎上。
金屬胎畫琺瑯器,通常有鐵胎、銅胎、銀胎和金胎等數種。
金銀胎的畫琺瑯器大都為前清宮中用器,銅鐵為胎的畫琺瑯器則甚為普遍。
而目下所生產者,則以鋼、鐵或其他合金為胎骨的居多。
畫琺瑯的製作,是在西元十八世紀的初期,由西方的商人和教士傳入中國的。
我國最早燒造這種琺瑯的地方是廣東,所以內地稱這種琺瑯為洋瓷,而西方的商人則一般稱之為廣東琺瑯。
開始燒造的目的,原本是為了外銷,後來因為皇室的喜好與需要,才在宮中燒造官款器物。
清代官款器物的燒造,據清宮內務府的記載,始於康熙。
開始作器的地點在養心殿和北平西直門外的圓明園(海淀)。
到了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十月,由於宮中需求大增,所以又將禁城內隆宗門西的慈寧宮茶飯房,改建為造辦處。
到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又增加白虎殿後房百楹為造辦處的工作房。
宮中作器,除了上述的圓明園和造辦處之外,廣儲司的六庫營造司也負責作器的工作。
中國畫琺瑯的燒製,開始於清代的康熙朝,而興盛於雍正。
當時琺瑯的畫風,是純中國式的。
從瓷胎畫琺瑯和銅胎畫琺瑯此一時期用筆、上彩均極為近似這一點來看,當時畫彩的人,就是畫院中同一批師傅。
這時彩繪的題材,以花卉翎毛為主,山水為輔。
幾乎每一件作品都是佳作,無論其渲染、?
勒、皴法都源自正宗的國畫系統,尤以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其筆力雄健純熟,非泛泛之輩可為。
乾隆時代畫琺瑯與前代最大的不同處,一是題材的擴展,一是畫風的轉變。
這些變化,都是因為當時造辦處畫院中,有很多西方畫師加入的緣故。
在題材擴展方面,乾隆時代有很多西方人物仕女畫在銅胎琺瑯器上出現,而西方式的風景畫數量,也多於中國傳統的山水畫。
並且常有在中國山水房屋的景致中,配以西方人物,或是在西方風景或建築中,配以國畫的人物。
在繪畫的技法上,除了傳統畫法之外,西方的光影法和點描法被大量使用的現象,則顯然與當時畫院中西化的風氣有關。
清代乾隆以後,畫琺瑯工藝就日趨沒落了。
(劉良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