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粵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9:45: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粵劇

 

粵劇,原稱廣府戲,係以廣州為中心,流行於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

 

粵劇的基本曲調是西皮和二黃,廣東人稱西皮為梆子,故亦稱梆黃。

 

由於梆子出現在西皮前,故一般推測,粵劇受亂彈影響的時間應當很早。

 

相傳明代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廣東伶工已經組織了瓊花會館,演唱的可能是弋陽腔,而後崑腔又傳入廣東,但其欣賞階層多限於達官貴人及商賈,被稱為外江班,民間喜愛的仍為亂彈,包括潮州班及廣州班等廣東本地班。

 

粵劇原先唱的腔調與祁陽湘劇、桂戲相同,說白用的是桂林官話,當它逐漸取代外江班興起時,為適應觀眾要求,在腔調裏逐漸增加廣東地方小曲,唱詞和道白也使用廣東的語言,在經過大約一百餘年的時間,終成為廣東極具風格的地方戲曲。

 

粵劇在清代中葉太平天國舉事時,曾經受到一次大挫折,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才又恢復演出。

 

此後外江班逐漸退出,粵劇成為本地班獨盛的情勢,廣東的一些士紳也開始支持本地班,有的並參與戲班的編劇工作,使得原本鄙俚的曲詞漸趨文雅。

 

光緒末年,由於受到話劇的影饗。

 

粵劇的舞臺開始增加布景,時裝戲也搬上舞臺,並大量採用方言俗語,表演方式也有了改變,廣東的說唱音樂、小曲、民歌被大量採用,而慄允二黃梆子唱腔也被適度的修改,以適合廣東口語。

 

由於粵劇聲腔不斷地變化,因而伴奏的樂器也跟著改變,相互影響。

 

其場面較早是十人,所用樂器有二絃、提琴、月琴、三絃、梆胡、秦琴、秦胡、桃琴、琵琶、蕭、笛、羯鼓、大鑼、小鑼、大鈸等;

 

民國以來,又增加喉管、洋琴、秦琴。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粵劇伶人薛覺先又以西洋樂器小提琴加入粵劇,從此西洋樂器在粵劇中逐漸重要,薛覺允後來又加了薩克斯風,粵劇場面因而有中樂與西樂之分,等到馬師曾從美國回來組織太平劇團,除打擊樂器外全用西洋樂器。

 

此後各戲班爭先使用,成為粵劇揚面的特殊形制。

 

粵劇早期因受漢劇的影響,故戲班腳色亦分十行。

 

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生)、八貼、九夫(老旦)、十雜,所不同的十雜不是二花臉,而是領導場面的打鼓長。

 

粵劇藝人習稱文武生、小生、花旦、二花,丑生、武生為六柱制。

 

粵劇早期的劇目,內容與漢劇、平劇相似,而後當地文士根據舊文學編為新劇,詞句典雅。

 

光緒末年因受話劇的影響,又出現了許多經由改編或模仿外國小說、戲劇和電影故事等之劇本。

 

(牛川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09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8:26 , Processed in 0.23436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