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傀儡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9:4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傀儡戲

 

中國傳統戲曲演出,除了由真人扮演或彈唱故事外,亦有由人操弄各種類型的偶人表演者,這種戲劇形式,可通稱為偶人戲或偶戲。

 

中國偶戲大致分成影戲和傀儡戲兩大類型,兩者戲偶造形、舞臺形式皆有不同。

 

影戲是用厚紙或動物的皮鏤雕人、物,並以各種服飾、臉譜配合人物身分、性格,它的造型是平面側影,而後用燈光反射原理,將其影像顯現在豎立的影窗上。

 

傀儡戲的戲偶身軀主要部分,如頭、手多用木頭雕製,而後披戴衣冠或其他服飾,一如真人扮演的造型,它表演的舞臺亦如傳統戲劇的縮型。

 

中國偶戲至遲到北宋時代,已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體系,能表演完整的故事,而後流傳到全國各地,形成各具風格的地方性偶戲藝術。

 

偶戲在表演時,除了由人操縱外,並有音樂伴奏,他們的音樂較早常統稱為影戲調(詞)或傀儡調,晚近則多與各地所流行的戲曲聲腔結合,並常隨時代的不同而變化其聲腔。

 

傀儡戲也稱木偶戲,它在中國文獻上出現的比影戲早,其起源一般相信與古代喪禮有關,木偶或即陪葬的「俑」演變而來。

 

東漢時代,傀儡戲已在各種歡宴場合出現,表演各種雜伎;

 

到唐宋,更成為宮廷和民間的重要表演;

 

尤其是宋代,傀儡戲十分發達,在表演內容、形式上皆甚精湛,並出現各種類型的傀儡戲,有杖頭傀儡、懸絲傀儡、藥發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

 

杖頭傀儡即托偶,其傀儡較大,扮演時人物尤多者,則謂之大臺宮戲。

 

懸絲傀儡又稱提線傀儡,即後世之提偶。

 

藥發傀儡,疑與煙火有關,情形不詳。

 

水傀儡,或為木刻各式人等,運用機關,激水發之;

 

或為運動木人全憑操縱者手法,然置木偶於水中耳。

 

肉傀儡者,以小兒後生輩為之,即以小兒後生為傀儡;

 

如清之耍小孩兒,凡扮耍小孩兒,以一大人擎小兒,以下應上,作種種舞態者。

 

其時傀儡以敷演煙粉、靈怪、鐵騎、公案、史書、歷代君臣將相故事為主。

 

其演唱之本,謂之話本,或講史,或作雜劇,或如崖詞(說唱之一種)。

 

近代中國各地的傀儡戲種類不少,大致上可分成前述的杖頭傀儡、懸絲傀儡和由它們衍變產生的布袋戲等三類。

 

杖頭傀儡是用三根棒操縱木偶。

 

裝在頭頸的一根較粗,是主棒;

 

裝在雙手的兩根較細。

 

主棒上用線連著一根橫掛的竹削肩桿,呈十字型,可以穿戴寬大的戲服。

 

表演時一手托住主棒。

 

用姆指、食指撥動頭頸裝置機鈕的拉線,能使它做出彎腰轉身的身段;

 

另一手則握住裝在木偶雙手的二根手棒,操縱木偶手部動作。

 

杖頭傀儡的體型很大,穿戴服裝時看來如真人般大小,表演時通常一人操作一個,亦有由二、三人共同操作一個木偶者。

 

懸絲傀儡是在木偶身體各處關節穿絲引線,另一端穿結在被稱為提線板的細短竹桿上,所穿引的絲線各有不同,有用八條者,亦有用十一至二十四條者,表演者一手握住提線板;

 

另一手抽動絲線,舞動木偶,使它做出各種身段。

 

布袋戲所使用的木偶,除頭部、手掌和腳部以外,軀幹及四肢皆用布縫製而成,其狀如一四方形的小布袋,故稱為布袋戲,也叫掌中戲,是把木偶置於掌中操演之故;

 

其戲偶頭部中空,表演老用手伸入木偶的衣袖裏、以食指撐住木偶頭部,拇指和另三指分作木偶的左右手表演。

 

除了上述三種類型的傀儡戲之外,另外還有一種鐵線傀儡,流行在廣東潮州、福建漳州一帶,係由影戲演變而來的。

 

它將平面的影偶改成立體的木偶,表演的地方也將影窗改成立體的舞臺。

 

操縱戲偶時則沿襲影戲的方式,用三根鐵線支住戲偶的背脊和左右手。

 

宋代傀儡戲唱的涯詞,以七言詩讚為主,亦有用詞調者,而後各地木偶戲所用的聲腔,多與地方聲腔結合,如山西杖頭木偶戲唱山西梆子,但又視地區唱中路(太原)梆子或南路(蒲州)梆子,扁擔戲(單人木偶的一種)唱山西梆子;

 

山東的杖頭木偶唱梆子;

 

浙江木偶戲(包括杖頭、提線、布袋三種),以亂彈、高腔為主,也唱皮黃、灘簧等;

 

福建、廣東的鐵線傀儡(稱鐵枝戲)唱潮川調或漢調;

 

閩西提線傀儡(又名上杭傀儡)唱高腔或亂彈;

 

福建福鼎、雲浦和浙江平陽的布袋戲(稱帳幔戲)分別唱雲浦平講調和浙江平陽調;

 

閩南提線傀儡(又名泉州傀儡)唱傀儡調;

 

閩南布袋戲(又名穿頭戲)則有歌仔戲(薌劇)、平劇和南管(南曲)幾派唱法;

 

臺灣提線傀儡有潮州調和北管亂彈兩派唱法;

 

布袋戲較早以南管聲腔為主,清末以後則流行北管亂彈,後又加上平劇聲腔;

 

江西木偶戲(包括杖頭、提線、手弄)則唱贛劇、漢調或採茶調;

 

湖南衡山的杖頭木偶(又名舉偶)唱湘劇;

 

四川各地的杖頭木偶戲(包括川北大木腦殼、二木腦殼、京木偶)和布袋戲(稱被單戲或手掌木偶)皆唱川劇聲腔;

 

河北的單人木偶戲(稱耍苟利子或扁擔戲)唱河北土梆子。

 

傀儡戲所演劇目,則隨其所唱地方聲腔劇種戲碼而定。

 

傀儡戲在宋時已以敷衍故事為主,將說話之話本變為劇本。

 

(牛川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09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5:02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