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布朗寧】 布朗寧(RobertBrowning)生於泰晤士河對岸的坎伯維爾鎮,時為西元一八一二年五月七日。
其父為一不得志的畫家,任職英格蘭銀行,幼年秉承父教,習文學、歷史,及藝術,潛移默化,終成一代名詩人,其過程見其「成長」(Development)一詩。
布朗寧之學養來自其父六千冊藏書之書城,十四歲前曾受了五年學校教育,十六歲時進入當時新創立之倫敦大學,就讀了一學期即休學在家自修,一生可謂受惠自乃父。
布朗寧曾受拜倫與雪萊之影響,十二歲嘗以拜倫體寫詩一卷,後毀之;
十四歲生日獲贈雪萊詩集,大為激賞,習其自由、改革、反叛之詩風;
二十一歲時匿名出版之處女作Pauline,即為此一時期之迴響;
二十四歲之長詩Paracelsus(巴拉塞爾士)中,所欲表現拯救人類之思想,亦處處顯露出雪萊精神。
及至三十歲出版「戲劇性詩鈔」(DramaticLyrics)始建立其獨特風格,風靡一時,此即舉世聞名之「戲劇性獨白體」(DramaticMonologue)。
詩人傳世之作頗多,如「書與環」「TheRingandtheBooks」、「男人與女人」(MenandWomen)等。
一八四五年,布朗寧結識了比他大六歲的名女詩人依麗莎白.巴雷特女士,不顧其癱瘓症及家庭之反對而娶之,傳為美談。
一八八九年十二月十二目,逝世於威尼斯,享年七十七歲,遺體運回國,安葬西敏寺詩人角。
(丁善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