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韓文●間島事件】 間島,係指位於東北吉林省東南方一帶之地區而言,又稱延吉省(我國)、墾島或艮土(韓國),有西間島和東間島之分;
西間島係指鴨綠江和松花江上游長白山一帶而言,東間島則指圖們江對面老爺嶺山脈和黑山嶺山脈間之海蘭河、布爾哈通河(又名巴爾布通河)、嘎呀河流域之北間島東部,和混同江、牡丹嶺山脈一帶地區─北間島西部而言。
不過一般所謂之間島係指東間島,面積約二萬一千平方公里,分成琿春、汪清、延吉與和龍等四縣。
當地曾為挹婁、沃沮之故土,又為高句麗和渤海之舊地,渤海亡國後,女真族入住此地,並常侵入韓國邊境,高麗因派尹瓘(西元?
~一一一一年),朝鮮亦派金宗瑞(一三九○~一四五三)等人擊退之。
滿清建國後,因北方邊境不明確而變為閒曠地帶,後來逐漸有朝鮮流民入住,進行開墾事業;
清國雖視其為禁地,禁止人民居住,但因山東居民入者漸多,而與朝鮮流民對立,雙方時常發生糾紛。
遂成為中韓兩國糾纏不清之領土糾紛問題。
一七一二年,清國之烏喇總管穆克登與朝鮮參判朴權、咸鏡道觀察使李善溥共同決定境界線,穆克登與朝鮮通官金慶門親往現地勘察後於長白山建立定界碑。
一八八一年,清廷派吉林將軍銘安、欽差大使吳大徵著手開墾之,並表示將把居留當地之朝鮮住民收編為清國國籍,而引起一場爭執,朝鮮於主張「刷還流民」外,同時於一八八三年五月派魚允中、金禹軾調查定界碑,九月派安邊府使李重夏、從事官趙昌植赴會寧與清國之德玉、賈元桂展開間島所有權會談,終因雙方固執成見,會談遂告破裂。
一九○○年,俄國派兵占領間島後,朝鮮於間島一九○二年派李範允前往慰勞當地住民。
翌年,任命李範允為「北邊間島管理」,並通告駐漢城清國公使,同時主張對間島的所有權,清韓兩國又起糾紛。
日俄戰爭後,日本逼朝鮮簽訂乙己保護條約,視間島為朝鮮領土,乃於龍井村設「統監府出張所」,派官員管理之,間島問題又成為清、日兩國的外交問題。
一九○九年,日本為取得興建南滿鐵路的權利,而於同年九月八日與清國簽訂間島協約,雙方約定以圖們江為清、韓兩國的境界線,日本承認間島為清國領土,以換取南滿鐵路的敷設權,並於間島設日本領事館以「保障」當地韓國人民之生活。
(林秋山)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