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藥物中毒與急救】 藥物中毒,是指服用不當或過量的藥物。
所引起身體的反應。
即使安全性高而普遍使用的盤尼西林,對體質過敏的人,卻造成不良甚而死亡的後果。
此外,如適量的酚劑,亦可能產生色素沈澱、肌肉緊繃、血球紊亂的反應。
還有皮膚發癢、紅腫、血壓下降、體內器官退化等,均是藥物中毒常見的現象。
事實上,所有藥物在過量、過期,或錯用狀況下,均會引起中毒的現象。
如過量的安非他命,有視覺不清、抽搐、心律不整等現象的出現;
阿斯匹靈過量則有酸鹼度失調、出血等現象,進而造成貧血或腎壞死。
治療結核病如長期服用鏈黴素,會造成耳聾;
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尤易形成重複感染,種下了往後發病的禍根,都是相當危險的。
此外,長期服用鎮靜類藥品,不但失去耐藥性。
更會成癮。
另外,同時服用兩種不同的藥物時,亦須謹慎,如酒精類與鎮靜、安眠藥品共用,會導致昏睡與痙攣的現象。
中毒的診斷,常常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尤其當病人中毒之後,處於昏迷的狀態時,更無法了解中毒之根源,而且時間對於中毒者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拖延時間愈久,中毒將愈深,急救將更不容易。
中毒之緊急處理原則有三:一、儘速移去毒物:當病人在吞服藥物後數小時之內被發現,應設法迅速移去服食之毒物,如洗胃(洗胃的效果如何,否如吾人想像的那麼大,雖然仍是令人置疑的方法,但它仍是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儘管經過洗胃,但仍有不少的毒劑會殘留於胃內,所以適時適量的投與催吐劑(如吐根糖漿[Apomorphine]等),仍是必要的處理方法。
二、投與解毒劑:利用解毒劑來防止毒物的吸收,或減低毒物的活性,及對抗其吸收後的作用。
解毒劑依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分為二類,一類是化學上的解毒劑,另一類是生理上的解毒劑。
化學上的解毒劑,其目的是在減低毒物的毒性。
(一)減低胃中毒物活性的解毒劑,如單寧酸(TannicAcid)能沈澱金屬及有機鹼的中毒;
強茶劑(StrongTea)能沈澱番本鹼(Strychnine)、金雞納鹼(CinchonaAlkaloid)、阿吐嗎啡(Apomorphine),及古柯鹼(Cocaine)等。
其他金屬方面如鋅、鈷、銅、汞、鉛和鎳等中毒時,也有解毒之效果。
牛乳(Milk)及蛋白(EggWhite)對於昇汞(MercuricChloride)及酚(Phemol)的中毒有效,但使用這些解毒劑時,緊跟著必須洗胃,以防止結合後的毒素,再度慢慢的被吸收。
吸著劑(Absorbents)如活性炭(ActivatedCharcoal)可以吸附毒物免被吸收,但緊跟著吸著劑的使用之後,服用瀉劑是有利毒物的排泄,況且硫酸鎂(MagnesiumSulfate)和硫酸鈉(SodiumSulfate)對於鋇及鉛的中毒也有解毒的作用。
(二)全身性的化學上的解毒劑,如DimerCaprol,CalciumDisodiumEdetate,Pencillamine;
放射性物質中毒時的保護劑,如AET(2-Aminoethyliso-thiuronium)等。
三、對症的治療:中毒的時候如果呼吸抑制,則給予人工呼吸,或授與氧氣;
血壓下降時,則設法維持血壓的正常等,均是對症狀治療的緊急處理方法。
(何邦立、蔡輝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