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村復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4:5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村復興

 

臺灣農村傳統之復興,其內涵可分為:一、傳統之善良風俗;

 

二、傳統之鄉土文化;

 

三、傳統之農業精神;

 

四、傳統之農村美德;

 

五、傳統之農民信仰;

 

六、傳統之技藝歌謠;

 

七、傳統之名勝古蹟等。

 

目前人士,每指農業社會為落後,為陳舊,為不進步,而指工商業社會為前進,為革新,為現代化,為合時宜。

 

由是種種不好之字眼,都歸之於農業社會;

 

而一些好名詞、好名稱,則歸之於工商業所形成之社會,並特稱為新社會。

 

結果所至,使大家厭棄農村,遠離鄉土,而走向城市,集中都市。

 

種種罪惡、種種問題、種種禍亂、種種災難,以致種種人的非人化,皆由之而來,由之而生,並由之而不可收拾。

 

現世界,整個都市與鄉村之失其調協,整個工業與農業之失其平衡,亦皆由此而至。

 

故所謂農村復興,首須對農業社會之觀念,加以扭轉。

 

要知農業為歷史之形成,而農村則為傳統之堡壘。

 

人類世界之進展,必不能忽視傳統。

 

此使農村復興之意義,在臺灣,以及在整個人類世界,皆極重大。

 

在我國以前,傳統善良之風俗,皆保存於鄉村,故忠孝節義之士,多出於農家,而逐漸形成所謂鄉土文化。

 

此鄉士文化,主要是倫理文化。

 

而此種倫理文化,則正與臺灣農業經濟上家族屯墾之特質,深相結合。

 

由此更形成一種所謂農業精神,此一農業精神,用我國以前之說,即是「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之精神。

 

此一精神之表現,遂使農村充滿美德,其中最主要者,即是敦厚樸實。

 

為此之故,臺灣農民之信仰,除自己之祖先外,便即為土地公、媽祖、關公等。

 

不知者以為此等信仰,不免原始,其實是最為親切。

 

此外,臺灣傳統之技藝、傳統之歌謠,在純藝術上,在文學上,俱有其極大之價值。

 

不僅不應忽視,旦應加以研究,力求復興。

 

至於臺灣傳統之名勝古蹟等,遍布於各處農村,固皆足以為臺灣農村生光輝,成異彩,若從整個國家與全人類世界而言,此實乃真正之觀光資源、文化資產,以及歷史之珍寶。

 

因此之故,臺灣農村之復興,亦可謂是整個中國文化復興之一要著。

 

其中工作,至為繁複,實非僅僅將臺灣農村房屋,加以改建,將農村環境,加以改良,以免髒亂而已。

 

此乃一大事業,有關於家國,亦有關於世界。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9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7:05 , Processed in 0.0937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