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教育●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實用主義(Pragmatism),通常被認為土生土長的美國哲學。
事實上,其哲學乃因襲英國的經驗主義(Empiricism)之傳統,主張認知源於感官經驗。
經驗性就是實用主義哲學的特徵。
它以普通人類的經驗作為最終根,以及評價知識與價值的準繩。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思(CharlesSandersPeirce,西元一八三九~一九一四)、詹姆士(WilliamJames,一八四二~一九一○)、杜威(JohnDewey,一八五九~一九五二)等。
實用主義今雖略嫌褪色,然一九三○年代卻是英、美最流行的哲學,迄今仍然有其價值。
實用主義哲學的主要論點,若歸納言之,有下列幾點:一、強調變化的實在性,而否認永恆的道理。
二、主張價值的相對說(TheRelativityofValues)。
三、強調人的社會性與生物性。
四、民主的生活方式。
五、對所有人類的行為,採取批評的價值觀。
基於上述各論點,可知實用主義的中心思想,為反對絕對主義,注重人生,注重實效,是這一派思想的共同特色。
杜威基於這種實用主義的思想,組成他的實踐、行動與實用價值學說,在學習上主張從做中學(LearningbyDoing)。
因此,實用主義及後來教育上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的理論基礎,固有一九一九年進步教育協會(ProgressiveEducationFellowship)之誕生。
約在同時,在歐洲也有新教育同志會(NewEducationFellowship)之創立。
要而言之,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在促進個人的全面生長,幫助個人適應其生活環境,進而改造其生活環境,以適合人類的需要。
因此,強調學習的目的,在知如何繼續學習。
學習不可與生活脫節,也就是說,學校生活不可與社會生活脫節。
社會在變,文化亦在變;
真理在變,價值亦在變。
故學校課程必須隨時修改,以謀配合,以求進步。
(楊國賜)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