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擬交感神經藥】 凡藥物的作用與興奮交感神經所生之作用相同者,稱之擬交感神經藥。
當興奮交感神經時,其節後神經纖維末梢會釋出原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刺激接受器(Receptor),而使此接受器所控制之器官發生反應。
原腎上腺素係生成於節後神經細胞內,形成後即與特種蛋白質分子結合而成不溶性顆粒,貯藏於節後神經細胞之末梢。
當興奮波傳遞至節後神經末梢時,該貯藏之顆粒體即釋出游離態之原腎上腺素,而與接受器作用。
本類藥物作用之接受器可分為兩種,凡是對腎上腺素性刺激(AdrenergicStimulation)產生興奮作用(使平滑肌收縮)之接受器,稱之α-接受器;
凡是對腎上腺素性刺激產生抑制作用(使平滑肌鬆弛)之接受器,稱之β-接受器。
然而亦有例外:一、腸道之α-接受器司抑制作用;
二、心臟、主動脈體及頸動脈體之β-接受器則司興奮作用。
本類藥物作用之方式可分為:一、直接作用型:藥物本身能與接受器結合而發揮藥效。
如原腎上腺素、腎上腺素(Adrenalin)、異丙基腎上腺素(Isoproterenol)等。
劑量雖少,反應卻大。
二、間接作用型:藥物不與接受器結合,而是促進原腎上腺素之釋放,然後產生作用。
如酪胺(Tyramine)、安非他命(Amphetamine)等。
三、混合型:可直接作用於接受器,亦可促進原腎上腺素之釋放,如麻黃素(Ephedrine)及大部分藥物。
要大劑量才有作用。
臨床上常用之擬交感神經藥有:一、兒茶酚氨(Catecholamine):(一)腎上腺素:皮下或肌肉注射,用以治療過敏性休克、支氣管喘息,及加強局部麻醉劑之作用。
(二)原腎上腺素:用於急性心衰竭之急救及延長局部麻醉劑之藥效。
(三)異丙基腎上腺素:主治氣喘病。
二、非兒茶酚氨(Non-catecholamines):(一)麻黃素:用於慢性氣喘病、枯草熱、蕁麻疹。
(二)去甲羥麻黃鹼(Phenylephrine):主用於治療鼻充血、散瞳、青光眼、直立性血壓過低,及延長局部麻醉劑之作用。
(三)安非他命:一般用作回蘇劑(AnalepticAgent),亦用於治麻醉性昏睡及減肥。
(四)發唑(Naphazoline):主要用作鼻腔充血之治療劑。
(郭盛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