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藥學●劑型】 中醫方劑的劑型,內服常用有丹、膏、丸、散、湯等劑型,此外尚有酒體、花露,以及外科用的浸洗、煙熏、摩散、坐藥等。
一、湯劑:將方藥用水煎,濾去渣,取其藥液服用者稱之。
湯劑為治療疾病最廣的一種劑型。
因能使吸收快,作用亦強。
二、散劑:將藥物研成粗末或細末,供為內服或外用。
如內服的五苓散等,外用的如意金黃散等。
三、丸劑:先將各種藥物研為細末,用蜜、水等糊為丸使用者。
丸藥被吸收較緩慢,普通適用於慢性病作為長期服用。
但也有例外者,如熱性急病用安宮牛黃丸。
四、膏劑:膏劑分內服和外用二種。
作內服者,將藥物用水煎後去渣,用其汁濃縮成膏,然後加水、糖、蜂蜜等製成膏劑。
適用於慢性病長期服用。
外用者,用油類煮藥物去渣,入黃丹、白蠟等製成軟膏,攤於紙或布上。
適用於外科膿瘍、痺痛等。
五、丹劑:金石藥經過製煉,成為化學藥品,稱丹。
例如白絳丹、紅升丹等。
另有和植物性藥配合煉製之至寶丹。
尚有散劑中的紫雲丹,錠劑中的辟瘟等。
六、酒體:將藥物浸酒或隔湯蒸煮,去渣飲其酒,稱酒體或藥酒。
適用於風濕、痺痛等症。
七、藥露:把藥物蒸餾成露,作為飲服或代水煎藥。
如玫瑰露、金銀花露等。
八、錠劑:將藥物研極細末,用黏性漿液調和成錠劑,口服或水磨服,亦可磨汁外用。
如紫金錠,用於消散腫瘍。
九、條劑:把藥粉攤於紙上,撚成紙條或紙條醮藥,以及藥粉加液汁調如泥作線條,插入瘡口,以除去管及腐肉。
十、線劑:用絹絲或綿絲浸於藥汁中煮,入管內結紮,使腐蝕死肌,多用於痔患者,或用以除贅肉。
十一、浸洗劑:用藥煎湯,浸或洗患部,或溫煦之。
如礬石湯。
十二、熏劑:有火熏和水熏二種。
火熏是用藥物放置於炭火上燒煙,以熏蒸患部,如雄黃熏法。
水熏是將藥物煮沸生煙,熱熏患部。
十三、導藥:以蜜煎導法,即用蜜蜂煎煉如飴,捏成錠條插入肛門內,以潤導堅硬燥屎。
如豬膽汁導法。
十四、坐藥:用藥做丸劑或錠劑,薄絹包裹塞入陰道內。
如攀石丸、蛇?
子散等,治婦女白帶、陰癢等。
(陳忠川、邱年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