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營養療法】 營養療法,係指利用食物中營養素來治療某種疾病的方法,或是對某些疾病做為除醫藥手術治療外的一種輔助治療,也就是應用食物促進病體的復原,故亦稱做飲食治療。
其目的有:一、維持優良的健康狀態;
二、補救缺陷使恢復正常;
三、使全身得到休息或使某一器官得到休息;
四、調節飲食以適應人體代謝某種營養素的能力;
五、改變體重以適應實際需要。
食物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食物中的營養素,大致可分為醣類、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水六大類。
在人體之代謝及吸收的過程中,如缺少某種營養素,將可造成疾病,我們用補充缺少之營養素來治療,稱為營養療法。
最常見的如貧窮落後國家兒童的營養不良症,多為攝取食物營養量不足造成,須以補充營養為主的營養療法治療。
在日常的飲食中,我們也會因為偏食或疾病而造成營養不良,如癩皮病患者,即缺少肉類蛋白、菸草酸、維他命B1、B2、B12,在飲食方面如採用高蛋白、高維他命將可治好此種疾病。
又如腳氣病,是因為缺乏維他命B1而造成的多發性神經炎,可用均衡食物中攝取或藥物製成之維他命B,來補充治療。
此外,對地方性的甲狀腺腫大,可加強碘鹽的供給。
對夜盲症,供給維他命A及脂肪較多的食物,壞血病需補充維他命C等均是。
因為攝食過多造成之肥胖症,可在飲食方面採用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多量蛋白質及維他命和礦物質之食物。
在疾病方面,糖尿病即為糖分代謝的失調,在飲食方面,必須配合血糖的指示及胰島素的注射,每餐給予適量的碳水化合物。
在心臟、血管疾病方面,如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症,飲食方面,應避免碳水化合物及膽固醇過高的內臟,及脂肪含量過高之食物;
這些均屬於營養療法的一部分。
(王麟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