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攔砂壩】 河流之集水區,受風化及水力侵蝕之影響,致使溪流中除水流外,尚有大量砂石,遇豪雨時,時有山洪挾帶砂石,淤塞水道之情形,因而造成嚴重災害,如臺灣省民國四十八年之八七水災、七十一年八月十一日之五股、泰山水災。
因此,防砂與防洪是同等重要的。
防砂工程中興建攔砂壩,係重要工程方法之一。
有人稱攔砂壩為防砂壩,其直接作用為於壩後容量淤滿前,攔阻砂礫及控制砂礫之產生量,其攔阻之石礫為溪床較粗粒徑之砂石及部分粒徑較小之懸浮質。
攔砂壩之間接作用為於壩後容量淤滿後,緩和溪床坡度,減低流速,防止河谷之縱向及橫向侵蝕作用,並減少溪河兩岸之崩坍。
其功能為保護下游之財產、生命、公共設施;
若攔砂壩興建於水庫上游,則可減少水庫砂石之淤積量,增長水庫壽命;
有時攔砂壩上游面淤滿後,荒廢之山谷會形成新生地,農民可利用此新生地,種植農作物。
與蓄水庫之攔水壩比較,攔砂壩之高度一般較低,如臺灣省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之義興攔砂壩,高度為二十三公尺,為本省已有之攔砂壩中較高者。
攔砂壩之建築材料有木料、堆石、混凝土、土石、蛇籠等,依功能需要、成本、材料獲取之難易,來決定採用之建壩材料種類。
設計攔砂壩,應考慮各種作用於攔砂壩之外力,如水壓、土壓、壩底上揚力、地震力等。
興建攔砂壩前,應調查集水區內氣象、水文、地質、地形、水系、泥砂淤積之情形,以為規畫設計攔砂壩之依據。
攔砂壩之壩址,通常選在砂石產生顯著之地區下方,或諸支流之合流口略下游處,但壩址之選定,主要需依攔砂壩之各種主要及次要目的而定。
(郭振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