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國故論衡】 國故論衡,章炳麟著。
炳麟(西元一八六八~一九三六年),字太炎,浙江餘杭人。
於學,無所不窺,而淵博精深,尤為世所罕及。
國故論衡,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論小學,共十一篇,專論文字聲韻之要義,以文字貫通,既原於聲韻,因根據音聲嬗變之規律,上探語源,下明流變。
次論古代文字聲類,繼錢竹汀「古無輕脣音」及「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之後,發明「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而定古聲為二十一紐;
更著古雙聲說,以證古音聲類變轉之故。
復以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廣森、江有誥、嚴可均諸家於古韻分部,猶未臻精密,乃考證說文,旁稽經籍,審其文字,察其正變,定古韻為二十三部,並據孔氏「陰陽對轉」、嚴氏「順逆互轉」之說,發明「對轉」、「旁轉」、「次對轉」、「次旁轉」、「交紐轉」、「隔越轉」(說又見文始敘例,而取消交紐、隔越兩轉),作成「成均圖」。
使韻部轉變,曲達旁通,皆有理絡可尋。
中卷論文學,共七篇。
討論文學之界域及歷代散文詩賦之得失,其敘文學,「不得以興會神旨為上,應以表譜簿錄為始;
非但經史諸子之為文學,即鑄銅雕木之類,所以濟文字之窮者,亦文學之屬也」。
殆就廣義言之,兼容經史諸子,並及表譜簿錄。
至論詩文,則尊魏晉而薄唐宋。
下卷論諸子學,為原學、原儒、原道、原名、明見、辨性等九篇,通論諸子哲學之流衍嬗變,別有一種條理系統。
而原道、辨性二篇,尤為詳盡。
全書考精據詳,文字峻利,其中議論、見解獨到處,誠發千古之奧祕,允稱近代學術界重要著作之一。
(林尹)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