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小兒科】 小兒科學係一門研究嬰兒、兒童及青春期男女的臨床醫學。
期使每一個幼兒在心身健康的狀況下,發育成長,在良好的環境裏獲得妥善的照顧與指導,使其天賦與潛能盡量發揮、將來成為健全的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
小兒生長與發育分期:小兒期係指受孕那天開始到長大成年為止皆屬小兒科範圍及小兒科醫師照顧的對象。
一、新生兒期(NeonatalStage):出生一個月內及懷孕不滿三十七週或出生體重不足二點五公斤的早產兒。
此時期新生兒發育尚未成熟,對環境的適應最為薄弱時期。
二、乳兒期(InfantilStage):一個月到一歲,此期嬰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以乳類流質食物為主,其身體成長最為迅速。
三、幼兒期(InfancyStage):一歲到兩歲,此階段幼兒成長發育較快,其營養需要量亦較增多,但中樞神經發育尚未健全,興奮抑制的平衡機能薄弱,最易遭受疾病傳染及胃腸功能的失調。
四、學齡前兒薰期(PreschoolStage):二歲至六歲,此期成長發育較緩,智慧發育漸增,各種反應加強,應接受良好的幼稚園教育。
五、學齡兒童期(schoolStage):六歲到十歲,身體及智慧的發育並重階段。
六、青春期(AdolescenceStage):十歲到十五歲,成長發育及營養需要量更為增加,精力旺盛,男女第二性徵發育完成,此期乃人生發育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
兒童的特異性:兒童與成人有不同之處,不管從生理或病理方面觀察,兒童絕不能視為成人的縮影。
一、兒童是繼續成長的個體,再生能力強,有些疾病發生在小孩身上比大人要好得快(如肝炎、腎絲球體炎、骨折等)。
其痊癒率高。
二、幼兒期因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力弱,對病原侵襲的抵抗力亦弱,故臨床上所表現的症象亦異於成人,更需特別的照顧及治療。
三、小兒的性向尚未固定,模仿力強,可塑性高,故應予以適當的教導,使其發揮潛能及天賦,成為有用之人。
小兒科醫學課日可分兩類:一、一般基礎課目:(一)小兒的生長及發育。
(二)小兒的營養學、乳及母乳。
(三)預防接種及保健。
(四)體液及電解質平衡。
(五)小兒臨床治療技術。
(六)小兒急診處理學。
(七)小兒寄生蟲病學。
(八)小兒痙攣抽搐症。
(九)小兒發燒症。
(十)維他命及新陳代謝。
二、專業課目:(一)小兒心理學。
(二)小兒過敏學。
(三)腎臟病學。
(四)血液病學。
(五)新生兒學。
(六)小兒心臟血管病學。
(七)傳染病學。
(八)小兒神經病學。
(九)呼吸系統病學。
(十)消化系統病學。
(十一)皮膚病學。
小兒科發展趨向:小兒科發展隨現代醫學進步一樣,愈趨向精細專門化,小兒科醫師要接受教學醫院的完整教育及住院醫師的訓練制度。
先修習三年的一般小兒科後,再繼續研究更專門的某一系組。
經過專科醫師訓練及考試,方取得正式的小兒科專科醫師資格。
小兒科醫院方是趨向專門綜合化,編制上不但有小兒內科,而且有小兒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泌尿科、精神科、牙科、復健科、放射科等等:臨床醫學愈發展,專科亦愈細緻。
如此方能迎上時代的需要,願業者共同努力互勉。
(馬中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