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土壤改良】 應用排水、灌溉、耕耘、施肥及加施土壤改良劑如石灰及有機質等方法,改善土質,提高肥力,增加產量。
此使土壤之物理的、化學的及微生物的性質改良,皆謂之土壤改良。
一、土壤物理性的改良良好的土壤,其質地為壤質土,過砂太黏,皆需改良,多以容土法行之。
其構造以團粒為佳,因而以堆肥、綠肥等有機肥料之加入維持團粒構造。
土壤水分適當,灌溉排水設施亦需周詳。
二、土壤化學性的改良(一)酸性土壤:因其酸性使作物生長不良,又具有固定磷素作用,而使有效性磷缺乏,應多施磷肥補救之。
其他養分如鉀、鈣、鎂等也易缺乏,而鐵、錳、鋁等易過多生害。
改良之法乃以施用石灰(石灰石粉最為經濟,生石灰、消石灰亦可施用)中和其酸性。
但注意避免施肥用石灰過量,反而有害,並應充分配合無機及有機肥料,以防因施石灰後,作物生長過分消耗土壤肥力。
(二)鹼性土壤:鹼性土壤容易引起鐵、錳、鋅等微量要素之缺乏。
而又常因鈣、鈉過多,使磷、鉀的有效性降低。
其改良方法乃施用石膏、硫黃粉、硫化鐵等。
應先經土壤測定後適量施用。
並充分灌洗除去鹼性物質,排水系統及灌溉水質多加注意。
多施鉀肥,必要時噴施含鐵、錳、鋅等溶液。
(三)鹽土及鹼土:鹽土係指土壤含有足夠之可溶性鹽類,影響作物生長不良者,交換性鈉之飽和度並不高,PH值多在八‧五以下,膠體呈緊聚狀態。
改良可利用灌溉與排水以洗除土壤中之可溶性鹽類即可。
鹼土包括鹽性鹼土及無鹽性鹼土,兩者皆含高量的交換性鈉。
前者含可溶性鹽類甚高,而後者則含量極少。
改良此類土壤要首先加改良劑降低其交換性鈉百分率(ESP)至十五以下,再加水灌溉與排水洗除之。
改良劑之選擇依據土壤性質及其效率與價格。
最主要目的為供給鈣離子,以取代交換性鈉離子。
若土壤本身含有石灰物質(主為碳酸鈣)者,可施用酸性物質,促進其中石灰物質之溶解而放出鈣離子,如稀硫酸、硫黃粉、硫酸鐵(鋁),多硫化鈣等等。
此外可施用石膏。
(四)高還原狀態水田土壤:此類土壤係因土壤中的氧供應缺少而引起。
例如本省之窒息病。
其因為浸水過久,排水不良,無氧之帶入,又或因有機質在浸水土壤中分解,消耗大量的氧,而又無補充之。
加以產生有毒還原產物影響作物生長。
因此其改良應改進排水條件,淋洗土壤中聚積之可溶性有毒還原物質。
適當晒田,使有機質在好氣態下分解,不致消耗土中之氧,並將還原之物氧化。
少施或不施有機肥,未腐熟者尤忌。
多施鉀肥,而氮肥的施用卻宜斟節。
流水灌溉,以減少土壤溫度。
三、土壤微生物性的改良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競取土壤養分,而阻礙植物生長。
同時微生物間互相爭取食物,往往某類微生物之活動獨佔優勢或稍受挫折。
但亦有微生物吸取養料後,其分解物質可供他微生物之營養繁殖。
因而要改良土壤環境,適合微生物之活動,有利作物之利用,若某類有用之微生物不足時,需賴於接種於土壤繁殖之。
總之,土壤改良為維持地力,應適當的輪作制、合理的肥培管理,以及防止土壤沖蝕流失,方能發揮改良之效果。
(王中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