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醫學●急救】 急救,即因疾病、外傷或意外事故而危及個人生命時,應即刻施以緊急適當處理及診治,以挽救其生命。
吾人生命之維護與延續,端賴充分之氧氣供應與氣體交換(吸收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足量之血液循環及完整之組織細胞與細胞之優良環境。
氧體供應與氣體交換,乃呼吸之必備要件,為達到正常之呼吸功能,必須氧氣供量充足,呼吸道暢通及肺泡氣體交換正常,故於呼吸困難或窒息(呼吸停止)時,應以人工呼吸法、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術等方法,清除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使呼吸道通暢,給予氧氣,或以人工呼吸氣,以維持或輔助呼吸。
心臟動力與血液循環,乃個體細胞獲得養分所必需。
於心臟衰竭或心跳停止時,則須以藥物、氧氣,甚而人工心臟按摩法或電刺激器而急救之。
遇有出血時,則以壓迫傷口法,壓迫肢體供應動脈血管或使用止血帶(四肢出血時),或結紮或電燒出血血管而止血;
內出血(腦、胸、腹部血管之出血)則多須以外科手術止血(尤其持續性大量出血者)。
個體細胞之完整與其周圍環境之適宜,應盡力維護,故對體內液體之酸鹼度、滲透壓、電解質等應維持其平衡,以便細胞功能正常。
對嚴重之腦部或脊椎外傷、骨折、關節脫臼、蛇或毒蟲咬傷、溺水等皆須作適當之急救處理。
醫院對嚴重之病(傷)患照顧,多有特別之加護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之設立,將各種最新之急救儀器與特別訓練之醫護人員集中運用,以救治及照顧危殆之患者,成效卓著。
(張中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