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供給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59: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貨幣供給量

 

在現代貨幣理論中,貨幣供給量的定義係有爭論的概念,習慣上且也是被普遍採用的定義,是以貨幣的交換媒介功能為基礎,將通貨淨額及存款貨幣淨額合稱為貨幣供給量。

 

通貨淨額指稱在社會流通之紙幣的總金額;

 

在理論上,通貨係未有利息負擔的政府債務,在任一時點由政府機關所持有之通貨量,當然不應包括在流通中通貨之內,故應扣除政府部門所保有的通貨量,始能確實代表當時的通貨發行淨額,但因政府部門所保有之通貨量不易計算,故目前的貨幣統計上,都末扣除此項數字。

 

至於存款貨幣淨額,則係由支票存款及類似支票存款的銀行負債,扣除交換票據所構成。

 

在我國,金融統計月報上所載貨幣供給量統計,即採這種定義,包括通貨淨額及存款貨幣淨額。

 

通貨淨額是以各時點的通貨發行額扣除金融機構的庫存現金而得,存款貨幣淨額則係由支票存款淨額及活期存款所組成,其中支票存款淨額包括支票存款、本票、保付支票及旅行支票,但不包括政府機關存款,並已扣除待交換票據後的淨額。

 

近年來,由於唯貨幣論者的鼓吹,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對經濟活動的可能影響,已廣被注意,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及其調節,也已成為貨幣政策的一部分。

 

但在這種演變過程中,卻產生貨幣定義問題。

 

部分經濟學家特別財富資產的貨幣性,認為這些財富資產與貨幣之間有密切的替代關係,希望把這些具有高貨幣性的資產都包括在貨幣的定義之內。

 

例如弗利德曼(MiltonFriedman)對貨幣的界說,係在通貨及活期存款的傳統定義外,加上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

 

葛理與蕭(JohnG.GurleyandEdwardS.Shaw)則認為,除通貨及活期存款外,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和負債,多少具備替代交換媒介功能,均應視為貨幣。

 

要言之,部分經濟學家在貨幣供給淨量外,另加上商業銀行定儲存款、合會儲蓄公司的存款、郵政儲金匯業局的儲金、國庫券、各級政府短期債券,以及其他安全性較高的短期民間債券等準貨幣,逐一擴大貨幣供給量的定義。

 

貨幣供給量雖有廣狹的區分,但多數經濟學家通常仍採用傳統的定義,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實證研究中,狹義定義的貨幣與經濟活動的關係仍相當密切,他種定義的貨幣未具有特別的說服力;

 

另一是他種較廣義的貨幣,界限仍然不甚清楚。

 

(林鐘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61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1:51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