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建築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4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4 08:44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建築學

 

建築為建造的藝術與科學,為每一文明社會所必須具備。

 

當其始,建築純粹為蔽風雨、防人獸侵害之所。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易繫辭下傳)有了建築,先民方能安居而樂業,發展出後世的燦爛文明。

 

在達到抗拒白然災害之目的後,建築很自然的成為人類社會的象徵,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組織、宗?

 

的信仰及價值觀念。

 

所以,各民族的建築都具有其獨特性,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建造技術,使用當地的材料,創造出適合於他們生活方式的建築。

 

建築的造型原是社會制度的一部分,象徵著居住者的社會地位,到了文明發達的時代,美觀才成為衡量建築的標準。

 

西方古典時代就提出了建築的三大原則:實用、堅固、美觀(Utilitas,Firmitas,Venustas),但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才被視為美術。

 

今天建築的理論則以表現(Expression)取代美觀,乃受現代美學之影響。

 

建築是一種應用的美術,所以在習慣上乃根據其用途分類。

 

歐洲人把建築分為宗教建築與俗世建築,後者則以居住建築為主。

 

在傳統的社會中,不分中外,以廟宇或教堂、宮殿或堡壘為主。

 

現代社會崇尚民主與科學,建築的用途漸以一般居住為主,公共與文教建築次之,工商界所大量需要的工廠與辦公大樓亦占有重要地位。

 

在技術上,結構系統與材料對建築藝術有決定性的影響。

 

歷代建築的造型與空間,都是根據技術條件決定的。

 

建築自砌牆開始,所以早期文化的建築,都是以砌牆為表達的方法。

 

埃及與巴比倫、美洲的馬雅文化,所留下來最動人的建築,都是驚人心魄、雄偉而壯觀的砌工。

 

直到今天,厚實的牆壁仍然是表達紀念性的手法。

 

裂牆為柱,列柱為廊,就形成楣梁與立柱的系統。

 

以石為材料的是希臘與羅馬建築,以木為材料的是中國建築。

 

建築的柱列可以吸納陽光,流通空氣;

 

在造型上表達莊重簡單的氣韻,富於古典氣質。

 

拱頂是人類偉大的發明,用以減少支柱,降低造價。

 

歐洲自羅馬帝國到十三世紀,發展出高度技術,乃創造了哥德式建築;

 

輕靈而神祕為其特質,富於浪漫的韻緻。

 

拱頂發展為弩窿,則自羅馬,經拜占庭帝國,為文藝復興諸大師所採用。

 

弩窿之規模恢宏者有神聖肅穆之感,為宗教或紀念性建築適用之形態。

 

現代建築則為鋼鐵、水泥、玻璃等新材料,與結構力學發展之結果。

 

建築向高層發展,但因結構體輕快,玻璃有穿透性,故富於靈動與飄浮之感,表達了科學與技術時代的精神。

 

近十餘年來,建築界渴望表達感情之機會,有復古之趨勢。

 

(漢寶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4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2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