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郭守敬】 郭守敬(西元一二三一~一三一六年),字若思,河北邢臺人。
精通天文、數學及水利之學。
仕元歷任副河渠使、都水少監、同知太史院事、都少監、知太史院事等官。
蒙古三次西征,打通中西交通要道,元世祖時復統一中國,溝通南北學術的交流,更引入西方天文學與數學於中國。
由於當時金代傳下的曆法誤謬很大,常不準確,世祖乃下令重訂曆法。
當時以許衡、王恂、郭守敬為首,集中一群天文專家,從事此項任務。
他們派員分赴全國各地,東至高麗,西達滇池,南踰珠崖,北極鐵勒,共二十七處觀測天象;
又設計出幾套觀測儀器,包括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立運儀、證理儀、闚几、星晷定時儀;
另外製造正方案、九表、懸正儀、座正儀等小型儀器,供分赴各地觀測者使用;
及繪製仰規覆矩圖、異方渾蓋圖、日出入永短圖等天文圖表,供為參考。
自一二七六迄至一二八○年,新曆完成。
為當世最準確的曆法。
授時曆一直沿用到清代初年。
郭守敬的另外一項成就是在水利方面。
元史本傳記載有關他對大都(北平)附近河渠的疏濬建議。
至元初年(一二六四~一二六六),他修復了寧夏地區的唐來、漢延等十二道河渠,主渠道共計長二千六百五十里,另外支渠大小共計六十八條,可灌溉田地九萬餘頃。
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又主持通惠河的開鑿計畫,連接清水與白河,供漕運船隻航行。
由於二河水位高低不同,守敬遂在二河間建造船閘二十座,調節水位的高低,船隻乃能溯水上行。
二十九年春天,通惠河完成,解決了通州到大都的漕運問題。
郭守敬著作不少,但都散佚,有關其科技方面的資料,可參考元史本傳、曆志、天文志、明史曆志,以及明代天文學家的著作。
(丁崑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