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千頃堂書目】 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清、黃虞稷撰。
黃氏祖籍福建、晉江,先世僑寓上元,故清史列傳作上元人。
父居中,字明立,世稱海鶴先生。
萬曆乙酉舉人,官上海教諭,邁南京國子監丞。
後築千頃堂藏書六萬餘卷,年八十三卒。
虞稷字俞邰,為海鶴先生次子,能讀父書,康熙十八年(西元一六七九年)召試博學鴻儒,丁母丁憂,不與試。
後徐元文薦修明史,徐乾學修一統志,虞稷皆參與纂述。
年六十三卒,時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也。
虞稷少受業於周亮工,學識博,文筆健。
亦善詩,王士禎、毛奇齡、吳雯等咸稱其詩。
家富藏書,與江左名士約為經史會,以資流覽。
如王士禎借笠澤叢書,毛扆借宋版九章。
錢謙益採明詩,從俞邰借書,得盡閱所未見。
故黃宗義有次族姪俞邰見贈詩。
施愚山有千頃堂藏書歇,錢謙益有黃氏千頃齋藏書記。
千頃堂藏書之名,風聞東南,推崇備至。
虞稷雖有著述傳世,但不及千頃堂書目一書,影響深遠。
千頃堂書目為記載有明一代的著述,其體例,就分類而言,仍襲四部成法,大抵與前人的分類相同;
閒有異者,或因時代潮流及個人觀點所致。
分類綱目列舉如下:經部:易、書、詩、三禮、論語、禮樂、春秋、孝經、孟子、經解、四書、小學(算學附)等十二類。
史部:國史、正史、通史、編年、別史、霸史、史學、史鈔、地理、職官、典故、時令、食貨、儀注、政刑、傳記、譜系、簿錄等十八類。
子部:儒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家、天文、曆數、五行、醫家、藝術、類書、釋家、道家等十三類。
集部:別集、制誥、表奏、騷賦、總集、文史、制舉、詞曲箏八類。
按經部刪樂經類,史部立食貨、政刑二類,子部併墨、名、法、縱橫為雜家,集部別集類,以時代科分先後。
除史部外,其他頗有去舊創新之意,其於後世目錄,稍具貢獻。
千頃堂書目於後代之影響,略具下列二項:一、明史藝文志源出於千頃堂書目-千頃堂書目,積兩世藏書計八萬卷,撰為此目,而其著錄有明一代之書,最為詳備。
故四庫提要、杭世駿、全祖望、清史稿文苑傳、徐世昌等,力主明史藝文原志,出自黃俞邰。
雖有人反駁之,然終以此說較勝。
二、千頃堂書目為補志先鋒-著錄宋、遼、金、元四朝著述於後,其貢獻不下於著錄有明一代著述。
雖然四朝藝文志,補者詳備,但清代補志一事,黃氏實為其先鋒。
(周駿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