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1 23:0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鰻

 

Eel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Anguillajaponica(TemminckandSchlegel,1846)形態:體圓細長;

 

胸鰭起點接近肛門;

 

體色與歐洲鰻相似。

 

分布:日本、韓國、中國、台灣。

 

生態習性:白鰻成魚(圖(一))棲息於河川,喜鑽洞潛居泥底,嗜食蝦、蟹、貝、小魚等底棲生物的肉食者,牠能在海水及淡水中來去自如,屬廣鹽性魚類,也可忍受低溫,低溶氧的環境,將冰凍後的白鰻解凍後,仍能甦醒活存,就可見其韌命的程度是何等超強。

 

成熟的白鰻會從河川降海產卵,其產卵場原先被推測在台灣東部外海及南中國海或巴士海峽,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台灣北岸及東岸的鰻苗來自台灣東部外海,而台灣西岸的則來自南中國海或巴士海峽,可是經由鰻線的粒腺體DNA的序列分析結果,證明台灣東西岸的鰻線是同一族群,來自同樣的產卵場。

 

更進一步觀察鰻線之耳石日周輪,發現白鰻的產卵盛期應該是春末夏初,而不是冬天,所以白鰻的產卵場位置受到質疑,因此西元1992年Tsukamoto對白鰻產卵場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認為白鰻的產卵場是距菲律賓東岸約1,400~2,300公里的海面,也就是北赤道洋流與亞熱帶反流所圍成的海域,修正了台灣東部海域是白鰻產卵場的說法,但此說法並不能解釋,何以在菲律賓西岸於夏季可採到鰻線。

 

同時由漁獲的柳葉形鰻(圖(二))的大小,判斷從產卵場到河口須要很長的漂浮時間,這期間柳葉形仔魚慢慢變態形成流線形的鰻線(圖(三)),於每年11月起群聚河口的鰻線,大部分被漁民捕撈供養殖之用,少部分則趁大潮時分藉著潮流的推運溯河而上,在河川內長大成熟,於春末夏初降海產卵,繼續綿延其子子孫孫。

 

利用:供食用。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3:4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