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達摩鯊或雪茄鮫】 Cookiecutter Shark or Cigar 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Isistiusbrasiliensis(QuoyetGaimard,1824)形態:吻長約與眼前後徑等長眼位於頭之前側位齒式31~37/25~31;
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
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與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大於第二背鰭基底長的2倍;
兩背鰭高度約略相同;
胸鰭近似方形;
腹鰭大於背鰭,尾鰭大型,上、下葉近乎對稱,下葉前緣長約為上葉前緣長之2/3。
頸部具一明顯之環狀黑色帶。
分布:本種為熱帶外洋性種類,於南北緯30度間之世界各大洋均可發現其蹤跡,中太平洋是最常出現的水域,臺灣則於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
生態習性:分布水域極廣,外洋性,通常是夜間在表層水域被漁獲,不過其經常出現的水深為85~3,500公尺。
本種有日夜垂直洄游的習性,因夜間洄游至較淺水域而被漁獲,日間則洄游至深層水域。
由其修長的體形、小型的偶鰭,及體內具大型且富含油脂的肝臟判斷,其在水中的移動並非依賴各鰭。
卵胎生,其上、下頜均具大型且銳利的牙齒,因此得以攻擊體型遠大於牠的旗魚、鮪魚、海洋哺乳動物等。
最大約可成長至50公分左右,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38公分及31公分。
利用:由於其體形小,數量亦十分有限,因此不具任何經濟價值,可由底拖網或圍網漁獲。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