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鱗烏鯊或布希勒烏鯊】 Smooth Lantern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Etmopteruspusillus(Lowe,1839)形態:體形修長;
由腹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略長於或短於由吻端至第一鰓裂之距離;
由吻端至第一背鰭硬棘之距離,約等於由第一背鰭硬棘至第二背鰭基底末端之距離。
頭寬約等於口前吻長;
噴水孔前吻長略長於由噴水孔至胸鰭起點之長;
鰓裂頗長,遠長於噴水孔之寬度而小於眼徑之1/2。
上頜齒之小齒尖少於3對。
第一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胸鰭後角相對或稍後,基底則較接近胸鰭而離腹鰭稍遠;
兩背鰭間距約與由吻端至胸鰭基底末端之距離等長;
第二背鰭遠大於第一背鰭;
兩背鰭間距約為由第二背鰭基底至尾鰭上葉起點距離之2~3倍;
尾鰭上葉長度略短於頭長。
皮齒截平狀,呈不規則排列,吻部覆蓋有皮齒,各鰭末稍大部分覆蓋皮齒;
鰭緣平整。
體背顏色或黑或棕,腹鰭前後方均具不明顯之黑色記號。
分布:本種主要出現於南北緯45度間之大西洋東岸及南部沿近海域,另西印度洋之南非沿岸及西太平洋之日本本州以南沿近海域亦有其蹤跡。
臺灣則於南部及東北部沿海有漁獲記錄。
生態習性:深海底棲性種類,棲息水深274~1,000公尺。
卵胎生,以魚卵、底棲性燈籠魚、頭足類為食。
可成長至47公分以上,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38公分及31公分。
利用:可由底拖網漁獲,因體形較小經濟價值不高,一般歸類為下雜魚,提供為養殖用餌料。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