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星鯊或灰貂鮫】 Spotless Smooth-hound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Mustelusgriseus(Pietschmann,1908)形態:體形修長;
頭短;
胸鰭前體長為全長之17~21%;
口前吻長為全長之5.7~7.1%;
眼眶前吻長為眼前後徑之2.3~3.1倍;
兩眼眶間隔窄,為全長之3.6~4.5%;
口裂頗長,稍長於眼徑,為全長之2.5~3.7%;
上唇溝與下唇溝約略等長或下唇溝稍長,上唇溝長度為全長之0.8~1.4%;
齒呈臼齒狀;
兩背鰭間距為全長之18~22%;
第一背鰭基底中點與胸、腹鰭基底之距離相等;
臀、尾鰭間距長於第二背鰭高度,為全長之6.1~8.1%。
體背顏色灰或棕灰,腹面淡色,體表無白點、暗點及暗色斑。
分布: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北起日本南至越南均可發現其蹤跡。
台灣於東北部海域可以漁獲。
生態習性:太平洋溫帶、熱帶海域經常出現的底棲性種類,棲息水深可達50公尺以深。
為胎盤型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5~16尾,產仔數目有隨母體體長的增加而增加的情形。
日本海域出現者妊娠期約為10個月,產仔季節在4、5月間。
產出體長約為28公分,最大可成長至101公分。
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80公分及62公分以上。
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的甲殼類為食。
利用:本種於日本及台灣是經常漁獲的經濟性魚種之一,近年來漁獲量已明顯銳減。
魚肉可供食用,在台灣是鯊魚煙燻製品的上等材料。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