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喇嘛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1 11:4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喇嘛教

 

漢人稱西藏佛教為喇嘛教,西方人因而稱之為Lamaism,這兩種稱呼都是由Lama一詞而來。

 

Lama是藏文,有上人、上師,或本師之義,是梵文Guru的譯名。

 

西藏佛教是由顯入密的大乘佛教,密教依止師尊第一,故被外人稱為喇嘛教,藏人自己不稱他們所信的佛教為喇嘛教。

 

西藏開化較晚,唐代以前未見於中國史籍。

 

其地原有一種巫術信仰,藏人稱為奔教(Bon)。

 

到藏王松贊幹布(棄宗弄贊,西元五六九~六五○年)時,先與尼泊爾公主通婚,再娶唐之文成公主,兩位公主始將佛法經像,隨往西藏,藏地始聞佛教正法。

 

西藏亦派人至印度學習梵文,求佛經,歸而仿梵文而造藏字,並翻譯佛經。

 

當時佛教雖在藏王及藏后之提倡下,實際影響不大,所譯寶雲、寶篋等經,今亦無傳。

 

當赤松德贊(七四三~七九七)在位時,朝臣間信佛派與闢佛派互爭甚烈。

 

赤松德贊力排異議,一心弘揚佛法。

 

一面從事譯經,一面聘請大德寂護來藏,以佛教邏輯中道立量派之學,傳布藏土,並在拉薩東南百里處建三冶寺(Bsemyas),成立僧伽制度,秉律行持,悲從舊範。

 

又從印度請來持律比丘二十人,派藏族才俊子第,赴印度求法,佛教事業繼起有人。

 

西藏佛教真正建立,實在此時。

 

寂護布教之時,西藏亦有漢僧,所見不同,遂在藏王之前公開辯論。

 

漢僧詞屈,因被放還,中國佛教遂絕跡於西藏。

 

為對付西藏原始巫術信仰,寂護請藏主遣使至烏仗延那(Udyana)聘蓮華生入藏弘法。

 

蓮華生於天寶六年(七四七)偕弟子二十五人來藏,以密咒摧伏外道,為佛法護持,於喇嘛教的創立,其功甚偉。

 

赤松德贊以後,三傳至藏王惹巴儉(八一七~八四二)時,為弘佛學,始有計畫地翻譯佛經。

 

延攬印度學者勝友、戒帝覽、施戒、天帝覺、覺友等人,及西藏譯師寶護、法性戒、智軍等,從事翻譯。

 

翻譯之前,釐正譯語,統一名詞。

 

於是論藏中之大乘要籍,諸大師如龍樹、提婆、馬鳴、慈氏、無著、世親等人之著作,都經譯布。

 

今存藏文顯乘要典,大半為此期譯品;

 

間有舊譯、也加校訂。

 

此期所譯,以顯教經典為主,密乘作品,因其近於鬼神巫祀,限制傳譯。

 

在惹巴儉時代,王室頒定僧制度,師弟分為三等,師稱喇嘛,食五戶歲租,以便安心修道,不事俗務。

 

藏地僧人有喇嘛之稱,亦始於此。

 

此期雖佛教極盛,亦由盛而轉衰。

 

養僧制度,百姓不勝負擔,加以信佛大臣相繼死亡,排佛諸臣阻撓弘法,無所不用其極。

 

惹巴儉死後,其弟朗達瑪(Glan-dar-ma)嗣位,五年之間,毀壞佛法,禁絕翻譯,寺院經像一律廢棄,僧侶被殺,社會混亂。

 

二百餘年西藏所培養的文化幼苗,戕賊殆盡。

 

朗達瑪為喇嘛吉祥金剛所暗殺,其黨徒更遷怒僧徒,國內分崩,爭亂不絕,全藏陷入黑暗時代。

 

在西藏,黑暗時代以前的佛教,稱為「前傳」,復興以後的佛教稱為「後傳」。

 

當朗達瑪滅法之際,藏地僧人有逃至青海,從大喇嘛思明受圓其戒。

 

藏內亂事稍為平定,諸僧偕返地,再弘佛法,遂啟後傳佛教的機運。

 

時藏西阿里地方王室智光王,志復佛教,派人至印度留學,多以水土不服半途而廢,於是再聘印度大德,來藏弘法。

 

東印度大德法護,及其弟子多人,被聘來藏從事譯訂,所譯多密乘經典。

 

密乘復興,一時稱盛。

 

智光王後,菩提光嗣位,延請阿提沙大師入藏。

 

大師名吉祥燃燈智,博通顯密,於宋仁宗景祐四年(一○三七)入藏,建立佛教新貌,從事翻譯,著有菩提道燈論,宣揚顯密貫通、觀行並重的大乘佛學,藏傳密典及中觀論籍,因完譯而臻完備。

 

阿提沙圓寂後,其弟子章敦巴等益張其說,針對舊傳密法專尚咒術者,別立一切聖教皆資教誡之宗,判大士、中士、下士的三士教,攝一切法,又奉釋迦、觀自在、救度母、不動明王等四尊,習菩薩地、經莊嚴、集菩薩學、本生鬘、法句集六論,循序修習作密、修密、瑜伽密、無上瑜伽密等四密,修學並進,層次井然,遂創噶膽派,為西藏喇嘛教分派之始。

 

噶者聖教,膽義教誡,即一切教皆教誡之義。

 

西藏自朗達瑪毀法以後,迄未統一,但新興佛學,暢行全藏,競尚密乘,各出傳承,衍為多派。

 

噶膽派以前之舊教為寧瑪巴,義為舊派。

 

噶膽派以後,繼起者有噶舉、喜解、薩迦、爵囊等各大派,其間尚出附出若干小派。

 

薩迦派是以父子在家嫡胤嗣承為正宗,師弟傳襲為旁支,因在薩迦建寺講學,故而得名。

 

噶舉派名噶舉,義謂教敕傳承,傳承甚廣,遂分九小派,明代掌握西藏政教實權。

 

喜解派立說要點,主以密乘四部斷法除滅苦惱,以是名喜解,就是能寂滅之義。

 

爵囊派因建寺於爵囊而得名,此派到清初改宗,今已無傳者。

 

給鹿派,亦名甘丹派,為宗喀巴大師所創。

 

大師生於青海西寧南鄉宗水傍,故其地名宗喀,宗喀巴者,宗喀鄉人之義。

 

宗喀巴原名羅桑札巴,生於一三五七年,十六歲遊學西藏,目睹各派僧侶濫用勢力,交結土豪,把持政治,爭權納賄,慨然有改革之志。

 

宗喀巴遂尊阿提沙大師之學說為正統,讓採菩端大師之說,融合顯密,厲行戒律,採各派所長,成一家之說,因此得新噶膽派之名稱。

 

因為他學問德行,優冠當時,教化所及,全藏風從。

 

法衣僧帽,改染黃色,以別於各派之紅色,故稱黃帽派。

 

晚年在拉薩東北百里地方建甘丹寺弘法,又稱甘丹派。

 

甘丹為焚語「兜率」的藏譯,即漢語喜具足之義。

 

其師弟間自稱「給鹿巴」,義為行合「善軌」之人。

 

宗喀巴的弟子儉樣建哲邦寺於拉薩西郊二十里,儉欽建色拉寺於拉薩北郊八里地方。

 

後又在拉薩建上、下兩密乘學院,完成給鹿派的弘法道場。

 

宗喀巴的弟子根頓軸,為後藏札什倫布寺的創建人,圓寂後轉世為根頓嘉措。

 

嘉措為語大海之義,豪語是達賴,因稱達賴喇嘛。

 

根頓嘉措因故離開札什倫布寺,弘化前藏,示寂哲邦寺。

 

五輩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博學多才,熟諳宗教,折衷各派,使改宗給鹿,復假清室力量,統一全藏。

 

因請其師羅桑卻稽堅參主持後藏給鹿宗教法,居於札什倫布寺,是為一輩班禪。

 

給鹿以政教合一方式,統治全藏,昔時各派,大多不振。

 

達賴至今傳十四世,班禪七世。

 

喇嘛教盛行於西藏、青海、西康、蒙古等地,北平亦有喇嘛寺院,清代皇帝奉喇嘛教,並透過此種關係,統治西藏。

 

今則達賴逃於印度,班禪滯留大陸。

 

西藏喇嘛在印度僑置甘丹、哲邦、色拉等寺,照舊傳習佛學,造就僧眾,且有弘教世界之勢。

 

(王吉林)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83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9:5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