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底山】 任何一個淹沒在海洋下之山峰,其高度超過五百噚者,均可謂之為海底山(Seamounts)。
討論其最大限制,是為限於峰高在一千噚左右者。
有時海底山,其一小部分露出海面而成島嶼,而其大部分則淹沒在海面以下。
海底山分布於所有各大洋中,可見作線狀排列之海底山群(SeamountGroups)。
尤其中太平洋之線狀排列之海底山群特別廣泛發達,如帝王海底山鍊(EmperorSeamountChain)、尼克爾山脊(NeckerRidge)、夏威夷隆起(HawaiianSwell)、卡洛林,及馬歇爾臺地(CarolineandMarshallPlatforms)等之海底山群。
夏威夷隆起及尼克爾山脊,可稱為中太平洋山脈(Mid-PacificMountains)。
海底山呈不規則散布者較少。
克萊溫(Kelvin)海底山群自西北大西洋之緬因灣(GulfofMaine)附近向中大西洋脊(Mid-AtlanticRidge)伸展,是一有八百哩長之線狀海底山。
大西洋-大流星(Atlantic-GreatMeteor)海底山,則沿著阿速列須(Azores)南端之西北線延長四百哩。
在西南太平洋有諸多列島及海底山群,在海洋中成十字交叉。
海底山一般呈尖頂圓錐狀,而其四周急陡而崎嶇。
所有之尖頂圓錐狀海底山不是死火山(ExtinctVolcano),即為活火山(ActiveVolcano)。
在中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方有一塊面積甚大之海底山,其平坦之山頂在海面下五十至八百五十噚之範圍內。
此種平頂海底山或海棹山(Tablemount),被稱為海坪(Guyot)。
自此平坦之山頂已獲得白堊紀之淡水化石,因此平頂海底山係往日曾露出於海面,並曾被風化侵蝕作用削平後,沈降於海面下者。
此種沈降島嶼(SunkenIslands),不僅分布於太平洋地區,而且分布於大西洋及印度洋等海洋。
幾個克萊溫海底山之平坦頂部亦有六百五十噚深。
大西洋大流星海底山之平坦海底山頂高度,亦達一百五十至二百五十噚。
分布於南中國海之海底山呈尖頂圓錐狀者為死火山,但如南沙群鳥、中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平頂海底山,經鉆探、物探及地質研究,應屬於自亞洲大陸或大陸邊緣,向東南漂流至南中國海之微大陸地塊。
(周瑞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