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本生圖】 本生圖是依本生經的內容,表現於繪畫或浮雕者。
本生經是敘述佛於過去世的種種受生,所行的菩薩道的故事。
本生,梵語闍陀伽(Jataka),或譯為本緣、本起。
大毘婆沙論第百二十六:「本生云何,謂諸經中宣說過去所經生事,如熊鹿等諸本生經,如佛因提婆達多說五百本生事等。」
大般涅槃經十五:「何等名為闍陀伽經,如佛世尊本為菩薩修諸苦行,所謂比丘當知我於過去作鹿,作羆,作,作兔,作粟散王、轉輪聖王、龍、金翅鳥,諸如是行菩薩道時所受身,是名闍陀伽。」
本生圖的創作,始於印度,北傳經中亞、西域到我國、日本,南傳則流行於東南亞諸國。
現存的遺品仍不少,如印度的普哈爾胡特(Bharhut)塔欄楯中有九色鹿、六牙白象、墓魄太子、睒仙人、大天王、商主、獼猴王、野雞王等二十餘種。
山奇(Sanchi)塔門有睒仙人、須大拏等。
亞瑪拉哇底(Amaravati)塔欄楯有尸毘王、須大拏等。
阿姜塔(Ajanta)有六牙白象、熊、鹿、普明王、尸毘王、須提羅王,及雁月光王等浮雕或壁畫。
本生圖在我國北魏時代是常見的佛教藝術題材,敦煌萬高窟多窟均有尸毘王、薩埵那、鹿王、須大拏等本生圖壁畫;
雲岡第十洞有儒童本生浮雕;
龍門賓陽洞有薩埵太子本生浮雕,均屬北魏時代的作品。
入唐以後,本生題材一度沈寂。
五代吳越王錢弘俶塔中有薩埵那、月光王、慈力王本生浮雕。
宋代大足寶頂山大佛灣十七摩崖刻有須闍提、轉輪王、忍辱太子、睒子、薩埵那等本生圖。
(陳清香)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368 |